content

蔡霞:习近平“左右劈叉”政策导致治理困境(图)

 2024-11-20 04: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2022 年 8 月 26 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一名女性在北京的招聘会上使用手机。 - 中国经济放缓导致数百万年轻人激烈竞争越来越少的工作岗位,并面临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
2022年8月26日,一名青年女性在北京的招聘会上使用手机。中国经济放缓导致数百万年轻人激烈竞争越来越少的工作岗位,并面临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11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孟浩报导)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通过对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及其经典著作《国家为什么失败》的解读,结合自身的观察和经历,深入分析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她认为,习近平当前的“左右劈叉”政策的失败直接导致中国当前的困境。蔡霞指出,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建立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摆脱对极权体制的依赖,重建社会的信任和活力。

包容性制度与国家繁荣的关系

阿西莫格鲁的《国家为什么失败》一书明确指出,国家的长期繁荣依赖于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一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当前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蔡霞在近日的《美国之音-蔡霞有话说》节目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点,并指出包容性制度在中国的缺失是导致其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阿西莫格鲁在2013年访问北京时曾直言:“中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不推进包容性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成果将难以持续。”蔡霞引用这一观点指出,“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再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完全被阿西莫格鲁一语中的——2023年和2024年,中国经济正在快速滑落。”她认为,这不仅是理论的验证,更是中国现实的无情揭示。

蔡霞强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曾带来巨大成就,但政治制度的原地踏步让经济改革的红利难以持久。“加入WTO原本是一次推动改革的绝佳机会,然而,中共不仅没有抓住这次机遇,反而因权力的傲慢和党内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使改革停滞不前。”

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分配不均让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蔡霞指出:“市场经济的开放本应推动法治建设,但在中国,却让权贵利用权力干预市场,与普通民众争夺资源。这种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也使社会怨气越来越深。”

她引用阿西莫格鲁的话总结道:“包容性制度是一国经济繁荣的根本条件,没有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包容性的经济制度也是无法长久的。”蔡霞认为,这是中国必须直面的核心问题。

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

2007年,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掀起了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热烈讨论。然而,这场讨论最终以官方的否定而告终,成为错失的改革机会。

蔡霞回忆:“2007年,谢韬先生在《炎黄春秋》上发表《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明确指出中国需要摆脱列宁式一党专政,走向民主社会主义。这篇文章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掀起了巨大的争论。”蔡霞回忆道。

她表示,当时的争论之所以激烈,是因为社会矛盾已经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改革的出路。然而,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表态:“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蔡霞指出,十七大后,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但社会矛盾并未得到缓解。腐败、土地强拆、环境破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状况下,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动荡将不可避免。”

习近平的“左右劈叉

蔡霞在分析习近平执政时期的中国时,提出了一个极具形象性的说法——“左右劈叉”。这一比喻揭示了习近平试图在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中采取截然不同的路径,却因两者无法协调而导致治理困境。这种“左右劈叉”的模式,不仅未能推动中国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反而加剧了经济和政治矛盾的撕裂。

-经济右行 政治左转

蔡霞指出,习近平的治理模式是一种“左右劈叉”的极端尝试:“经济上,他试图利用市场机制来推动经济增长;政治上,却全面倒退到极左思维,强化党对社会和经济的全面控制。”这一模式看似尝试在两条路径中兼得利益,实则造成了严重的政策冲突。

-市场经济与政治控制的冲突

蔡霞强调,“市场经济需要法治、透明和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习近平却选择用政治控制经济。这种矛盾让市场失去了最基本的活力。”她指出,习近平虽然在经济上承认市场的重要性,但却不允许市场力量对权力形成制约,结果是权力干预市场,扼杀了市场创新和竞争的动力。

-政治上一党专政

在政治上,习近平选择了更加集权的治理方式。他提出“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在实践中扩大党组织对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控制。蔡霞批评道:“习近平并没有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将中国推向高度集权化,完全偏离了改革开放的初衷。”

-经济与政治脱节

她指出,“经济想要继续向右,走向更加开放的市场化;而政治却强行向左,走向更加封闭的极权体制。这两种路径本质上是矛盾的,是无法兼容的。”这种左右不平衡的模式,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对民营经济的压制与经济右行的终结

蔡霞特别提到习近平对民营经济的打压,认为这是“左右劈叉”政策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她分析了习近平在民营经济领域的错误做法,并认为这不仅是经济右行的终结,更是整个市场信心的崩塌。

“2018年,习近平明确提出‘民营企业可以退场’,同时大力推动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这种政策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实则是在摧毁市场经济的根基。”她认为,这一政策导致了民营企业信心的丧失,大量资本外逃和企业倒闭。

“早期的改革开放时期,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习近平的政策下,民营企业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伙伴,而被视为潜在的威胁。”蔡霞以蚂蚁金服事件为例,指出政府对创新企业的过度监管和打压导致了市场活力的丧失。

在推崇国有企业的同时,习近平忽视了国企的低效和冗余问题。“国企虽然规模庞大,但并不具备真正的市场竞争力,资源被大量浪费,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民营企业。”蔡霞认为,这种政策不仅不能提升经济竞争力,反而拖累了整体经济。

她指出:“习近平对民营企业的打压让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失去了信心。民间资本和外资纷纷撤离中国,导致投资锐减、就业市场萎缩,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

清零政策与左右劈叉的破裂

习近平的清零政策是其“左右劈叉”模式破裂的一个重要节点。蔡霞认为,这一政策不仅对经济造成了灾难性打击,也进一步暴露了经济右行和政治左转之间的不可调和矛盾。

清零政策让中国的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滞。蔡霞批评道:“三年的清零政策导致大面积的工厂关闭、企业倒闭,国内消费和出口全面萎缩。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境,甚至连公务员的工资都难以支付。”

蔡霞指出,清零政策完全是习近平个人意志的体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口号让地方官员不敢有任何灵活应对的空间。这种高度集权化的治理模式,不仅让政策缺乏科学性,也让经济和社会承受了巨大的代价。

“清零政策在经济层面造成了灾难,在社会层面则导致了信任危机。”蔡霞提到,“人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大幅上升,各地抗议事件频发。这种不稳定的局势反过来又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可能性。”

蔡霞总结道:“清零政策的失败充分说明,习近平试图通过政治左转来掌控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左右劈叉的治理模式在这一政策中彻底破裂。”

蔡霞认为,习近平的“左右劈叉”不仅在理论上不可行,更在实践中导致了中国改革道路的彻底中断。这种模式的失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在习近平的左右劈叉中被一步步侵蚀。从最初的市场化到后来对市场的扼杀,中国正从过去的开放回归封闭。”蔡霞批评道。“民营企业对市场失去信心,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这种信任的全面瓦解,将使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

在国际层面,习近平的战狼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孤立。“一个经济依赖外贸的大国,却在国际社会中失去朋友,这无疑是其政策失败的又一体现。”

蔡霞总结道:“左右劈叉的模式不仅未能推动中国的发展,反而成为阻碍改革、加剧危机的主要因素。这种模式注定是失败的,而中国未来要走出困境,必须重新回归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

蔡霞认为,《国家为什么失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人们认识到制度建设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她呼吁通过反思中国的改革历史,为未来找到出路。蔡霞引用书中观点指出:“包容性的制度是国家繁荣的基石,而排斥性的制度则注定会带来失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