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图)

 2013-03-27 11: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找工作难、租房难,一连串的难题困扰着北京城里的芸芸众生,北京的资源承载力究竟有多大?

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找工作难、租房难,一连串的难题困扰着北京城里的芸芸众生。在大家不断抱怨这个城市无法给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时,这个城市其实早已不堪重负。

水源枯竭、交通拥堵、垃圾围城、雾霾肆虐……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特大城市,北京的资源承载力究竟有多大?生态环境容量和口的承载极限是多少?如何突破发展中的“瓶颈”?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市发改委等单位专家发表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报告指出:北京的综合承载力已进入危机状态,天津已达警戒线,河北发展空间有限。

人口承载“超标”

数字一:1145.08人/平方公里对1230人/平方公里

蓝皮书显示,京津冀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可达17080.75至19101.07万人,人口密度可达1023.97至1145.08人/平方公里。2011年北京常住人口是2018.6万人,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每平方公里766人,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超出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现实人口规模已超过区域承载能力,交通拥堵、用水紧张、教育医疗资源告急、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在特大城市已经凸显。”蓝皮书主编文魁教授表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开发建设强度不断加大,而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北京山区面积广阔,生态用地要求大,后备土地资源空间非常有限。纵观近10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4%,影响北京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迁入人口规模的增加。

2006年以来,北京净迁移人口每年在50万人左右,如果这个数字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每年按70万人计,到2020年,北京人口规模将达2506万人或2618万人。

同时,北京地区的劳动人口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77%下降到2020年的73%或72%,而“一老一少”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人口呈增长趋势,且老龄人口增速快于少年儿童增速。蓝皮书作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张耀军指出,未来10年,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仍然充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解决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问题,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公交系统“饱和”

数字二:800万人次对1000万人次

“人进去,相片出来;饼干进去,面粉出来……”这些形容北京地铁拥挤的语言毫不夸张。3月9日,北京的地铁日客流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超过莫斯科日均800万到900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世界上运力最大的地铁,这也印证了蓝皮书的研究结果:北京的交通承载力已经严重超负荷。

数据表明,2011年底,北京早高峰时六环内公共汽车出行量为121.6万人次,平均每一辆在驶公交车承担的出行量为135人次,即使是大型公共汽车也会有拥挤感。据交管部门监测,每天在二环内行驶的机动车达91.5万辆,二环内成为北京最拥堵的区域。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从北五环到南四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已常态化,且拥堵范围、车辆行驶缓慢的路段呈现沿着城际交通向周边城市扩展的趋势。相对于交通设施的需求压力来说,北京的交通承载力已经严重超负荷。

对于交通拥堵的顽疾,专家指出,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鼓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实现公交供给差别化,通过提高票价和增加舒适度,吸引更多私家车主和出租车乘客乘坐公交;在交通枢纽站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对新能源汽车采取免限号、免限行、免税的政策等。

水资源“奇缺”

数字三:1000立方米对119立方米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2011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上重度缺水的标准。

根据测算,北京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345立方米,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现实供水量的水资源承载力约1000万人左右,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60%,水资源已成为北京发展的“短板”。

实际上,北京的现实供水量高于当地水资源量。北京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3亿立方米,近年来用水总量在35亿立方米左右,用水缺口约12亿立方米,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从周边省份的调水来弥补。

专家提醒,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会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应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绿色发展带、水岸经济带建设,注重湿地保护,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鼓励开发商采取生态社区节水工程,实行分质供水,实施高质高用、低质低用;建设渗水地面,涵养地下水,作为景观水体及地下水的补水,冲淡地下水中的盐碱。

同时,蓝皮书认为,垃圾围城、大气污染已成北京生态承载力的“软肋”,是人口、产业、交通、生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专家表示,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其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是疏解中心城市承载压力的根本之策。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