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到我家,都说可以看见这个家的成长故事,也看见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初到我家的朋友常觉得奇怪,为什么桌子、椅子都锯短了脚,比一般桌椅来得矮?
当应就然生下不久,我就注意到,如果要让孩子靠近我,跟我亲密接触,就需要做些改变。当孩子在婴幼儿阶段,光是床的高低落差,就制造了距离。后来,我常坐在地板上、躺在地上和孩子聊天,让她们可以轻易的从我身上跨过去;或者,把孩子抬得比我高,让她们居高临下的看着我,或坐在我的肩膀上,随我散步;只要是我躺着、孩子站着,她们就可以比爸爸高。
只要大人尽量把家具放低,孩子就会立刻感受到大人想亲近他的讯息。这时,再跟孩子沟通、讲道理,他们也会较容易进入状况。透过不断的观察孩子、从她们的神情、感觉快乐的程度及情绪变化,我归纳出一个道理:必须整体调整我们的生活空间。
除了尽量将东西放得低一些,我家也不喜欢摆放有特定功能的家具。在这个凡事讲求实用的时代,许多事物不知不觉就走向规格化;置身其中,人们也就适应了规格的拘束。小孩子特别敏感、想象创造力丰富,当他感受到环境已经规格化、无法再改变了,就会很无助。
如果让孩子进入开放空间,里头的东西可以随意改变位置、用途,孩子就会发挥创意,在地上、桌上画画,翻跟斗、睡觉、跳舞,坐在楼梯上听音乐,或当它是滑梯。当实用的框架破除了,小孩那种自然、原始的情感,就会源源不绝的涌现。大人得留心:别让孩子的生命被有形无形的规格限制了。
我也透过小摆设,机动的改变居家空间。譬如:摆一棵顶到天花板的耶诞树,孩子放学回来,从她们的神情就会知道气氛不同了。
同样的,一个社会如果有多元的考虑、想望,对孩子来说都是贴心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相对是较好的社会。如果社会价值的取舍,全是往成人聚拢,少了孩子气,那么就会变得暮气沉沉!
我觉得我家比较像游乐场,而不是典型的住家,永远容许意外的趣味发生。我想让孩子尝到屋中有屋的感觉,于是趁房子翻修时,请木工在二楼钉了一个空中楼阁般的小房子;这不是从玩具店买来、大量制造、只能放在地上的木头房子,而是悬在半空中的大玩具。它的出现,不仅使孩子兴奋极了,她们的同学、邻居、我的学生,都喜爱它,也因此有了更多乐趣。
我家的房子小装修不下七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很多奇妙的事,每个角落都有故事,都充满了感情;不管再怎么改建,所有跟重要记忆相关的角落、家具,我都会设法留下。
啾啾两岁时,为了教她学会用马桶,我们不再帮她包尿布。一天,她来不及赶到厕所,情急之下就打开卧室的柜子,留下了造形美丽的便便。等到妈妈要换衣服时,才发现了这坨“杰作”;后来,不管家里装修多少次,这柜子我绝不会拆掉。
现在,孩子都长大了,锯了腿的桌椅,却不会“长大”,但是她们都说,就是要这样的家!要一个永远看起来像有孩子住在里头的家!
空间对于我来说,除了给人启发、带来童趣、玩兴,也留下感情与回忆;透过空间安排,家人能亲密的接触,同时也会觉得受到尊重。
这就是我从“椅子锯短脚”的角度所展开的视界。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