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家长必看:教孩子掌握人生的自主权(图)

作者:口述/应志远 文/张琼龄  2012-10-10 12: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当孩子的需求欲望、心愿都陆续得到满足与实现,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父母要促成孩子自己去观察,什么才是他的志愿。所谓的“志愿”,就是孩子有时候会讲出一些很大的心愿,而这种心愿介于可行与不可行之间,端视孩子个人实践的决心。

真正的志愿 不被时间磨灭

在女儿小学六年级时,省交青少年管弦乐团曾帮她协奏〈流浪者之歌〉,在香港、新加坡巡回演出,当时她虽然已经见过一些有名的音乐家,也开始觉得老爸不强、对我呛声了,但总归还是生嫩的孩子。

最大的转变,是她升国中前夕再次随团到欧洲的维也纳、布达佩斯、巴黎去演奏。这次巡回前的征选,竞争更激烈,为了争取机会,纵然只有两周准备期,但她还是坚持投入。

这一回,她想奏的曲子,我根本没听过,只好找其它老师指点。在准备过程中,我们没有催促她做任何事,只是暗自担心她会铩羽而归,可是她的决心强烈,才跟老师上一堂课,就真的把曲子练起来了。征选时,与她竞争的是大学即将毕业的人,因为两人程度不相上下,最后决定各演出一半场次。

这次巡回,她到了法国巴黎圣母院。回国后,她说一进入圣母院,就感动得快哭了。她对自己说:“我将来要待在这个地方!我要在这里学音乐!”女儿喜欢古典音乐很久了,却不曾感受过任何一座建筑、一整个城市的氛围,跟古典乐的精神一脉相承;但就在进圣母院那一刻,她突然感受到自己过去所学跟整个环境产生了内在的连结,所以有了这样的志愿。

当时的我,哪有能力供她出国学音乐?我们只有少数几次出国旅行,我也不曾到国外留学。可是,女儿在发此大愿三年后,不但真的到法国学小提琴,连我也跟着她出国去学指挥。在巴黎,我们一起生活的第二三年,真的就住在塞纳河河畔、巴黎圣母院旁,天天可以听到圣母院的钟声。

忍受辛苦勤付出 人生独立有尊严

女儿强烈的心愿,也帮助自己实现了人生的志愿;她极度渴望到欧洲学音乐,纵使发愿的时间过了三年,热忱丝毫未减。

到了巴黎的前三年,依我的标准来看,她很懒散,虽然不勤于练琴,但不意味着她不再喜欢音乐,最主要是因为她发现了世界的浩瀚,同时对其它事物也很感兴趣,想利用时间多看一些不同的东西。

截至目前,女儿前半段的人生岁月,将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法国度过,这是她十二岁就立下强烈心愿的结果;为达成心愿,她愿意忍受种种辛苦,勤奋付出。

从女儿的经验,我知道:父母即使发现孩子提出的,不算是真正的志愿,但也别打击他们,而是继续协助孩子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志愿;父母能做的,就是把实践过程所需的付出,具体的告诉他们,并观察孩子能不能开始一步步的耕耘,有自己长期的计划。

当父母能允许孩子为自己的志愿付出时,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成长;当孩子的付出得到成果时,就会感念父母没有阻挠,这时亲子间就能产生更稳固的亲密感。同时,孩子也会发现,人生没有那么多困难,只要坚持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父母会给予祝福。因此,当他走出自己的人生后,与父母的关系就不会轻易生变。

为志愿付出,使孩子掌握了人生的自主权,他们就会不断的累积自己的实力与智慧,越来越有深度,最终成为有尊严、卓然独立的人。这时,父母只要从旁欣赏孩子的生命情调,同时也卸下了养育的重担。

来源:国语日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