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的要求是“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会议把完善退市制度列为未来资本市场的核心工作之一。
那么,建立股票退市制度是不是一个新命题呢?很早之前,监管部门就曾经力推股票退市制度,有一批垃圾股票退出了主板市场,但随后退市制度就束之高阁。之所以如此,与我们对退市制度的认识存在误区有很大关系。现在,要实施股票退市制度,就必须消除这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股票退市不利于保护投资者
有人认为“借壳重组上市公司是市场的基本功能,有利于拯救濒危公司,促进公司做大做强。借壳换股成本高,还要分资产、利润给老股东,原本就不宜成功,如果再按接近首发条件要求借壳者,等于关闭闸门。如此被套之人和公司无路,市场无望”。
类似的言论还有“有人重组借壳,可以恢复上市交易,中小投资人有解套的机会。如果没人愿意借壳,加上自我复活的几率极低,投资人,特别是中下投资人希望断绝”。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让上市公司直接退市和严格控制借壳重组行为将直接影响散户投资人的利益,不利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显然,这种言论把“维护市场规则”与“保护投资者”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混为一谈,只有维护市场规则的“公开、公正与公平”才能真正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一个公司被借壳之后,公司经营业绩提升,股价上涨,似乎所有的参与者都皆大欢喜,但它破坏了市场规则,让内幕交易泛滥,长此以往我们的股票市场就会变成为“柠檬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一般的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整个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受到挑战,最终买单的还是散户投资者。
反观当前的股市,垃圾股不仅成为散户的投机场所,很多基金也开始重仓持有垃圾股票,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个明星基金经理正是因为长期投资垃圾股而获得超额收益。这些现象表明,我们的股票市场已经具有“柠檬市场”的特征,如果不采取铁腕手段打击这些不良行为,则市场真的无望。
但这些言论一旦贴上了“保护投资者”的标签,极有市场感召力。而当众多人都认为它正确时,这个问题的正确如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误区之二:股票退市威胁社会维定
在退市机制的推行过程中,有一条“高压线”是难以逾越的,即“维护社会稳定”。因为“维稳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于是,每当一个上市公司的退市方案需要讨论时,地方政府往往会提出这个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上市公司的股东少则几千人,多则几十万人,如果股票退市,则股票基本上失去价值,这些投资者的损失巨大,是否会出现众多的投资者聚众闹事的结果,谁也不敢打保票。这就是股票退市实践中遇到的僵局。
而在笔者看来,以“维稳”为理由来抵制退市其实一个伪命题,更多的是地方政府搞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而已。假如一只垃圾股票好似一个手榴弹,让一只垃圾股退市如同拆除一个手榴弹,会有爆炸的风险;但很多垃圾股累积在一起就如同很多手榴弹捆在一起,形成炸药包,一旦引爆则威力更大。因此,每只垃圾股的退市固然会存在“维稳”的风险,但如果不退市,则累积的风险更大。20年来累计的垃圾股风险已经相当大,需要尽快将这些“手榴弹”一一拆除,否则,局部风险会累积成为系统性风险。
客观而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多数与地方政府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股票退市制度的实施必将遇到来自地方政府的强大阻力,如何消除来自地方政府的利益藩篱是退市制度能否成功的真正挑战。
尽管资本市场的改革面临巨大挑战,但笔者坚信,因为这些改革有了良好的顶层设计,2012年的资本市场有望在市场机制的改革上取得成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