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房产税中长期无调控效果 利益分配现分歧(图)

 2011-01-04 22: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用房产税锁住高涨的房价?

【看中国记者张颂宇综合报导】“房产税”作为第三波调控焦点,可能开征消息再次成关注话题。但施行方案在中央与地方出现严重分歧,各方利益“乔不拢”。有专家指,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房价涨跌关键是货币发行量,另一因素为土地供给,因此无论房产税征收与否,其调控效果微乎其微。而房产税最终方案不过是政府各方利益分配结果,从中长期看,成本将转移给买方,从而推高房价,受害的是民众。

据南方网4日报导,房产征税的试点地区可能定在京、沪、深、渝四个城市。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城市已形成对房产征税的具体方案,目前待最终批复。

中央地方意见分歧

但目前中央与地方意见分歧。据华西都市报4日报导,在中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改革达成的共识:在不动产保有环节,将现有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整合为全新的房地产税,同步出台房地产税暂行条例;

在地方,如重庆和上海对居民自住房屋征税方案为,改造现有房产税,将征税范围扩大到居民自住房屋。此一方案无需开设新税种,只需修改现行《房产税暂行条例》即可。

通膨为房价关键 民众被迫买房跟CPI赛跑

民众担忧房价上涨,更担心手里资金购买力的贬值,不少手中有一定资金的人被迫入市“避胀”。北京一家出版社的高级策划编辑,在老家山西长治有一套房,上个月又在太原买了一套房。但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自己并不想在太原买房,因为太原的房子买下来也不会去住,他不得不这样做是因为“与其把钱放在银行一天天贬值,不如买个房子,多少能赚点钱,至少可以跟CPI赛个跑。”

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房价涨跌的核心因素是货币发行量,而非市场供求量。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影响房价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土地供给和货币政策。比看得见的政策调控更强大的力量是市场供求关系,“如果货币超发,就一定要购买房子。”因此无论房产税征收与不征收,与前两个因素相比,影响是微乎其微。

房产税中长期无调控效果 并可能推涨房价

目前许多人谈论可能出现的第三波调控,主要焦点就是房产税。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认为,中长期来看,(房产税)将会被转嫁给买方,从而推高房价,因此不要指望以房产税来调控房价。

他解释道,首先,出台房产税的出发点并不是调控房价,而是为了摆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其次,在城市化与货币超发的背景下,房产税出台后,短期内可能使市场波动,但中长期来看,并不能改变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房产税出台后,必将转移给买方,从而推高房价。

此外,任志强表示,从美国、意大利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来看,出台房产税后,没有一个国家的房价因此下跌。

经济日报4日报导,一些房价涨幅很高的城市,担心房屋税的改革会影响当地的房地产价格,实际上征收房产税所造成民众的负担,大于抑制房价的涨幅,中央政府收到更多的房产税,虽然房价有小幅度的下降,但中长期来看,此政策并没有紧缩房市的效果。

各方利益博弈复杂 最终百姓受害

据中金线上3日报导,一位接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透露,对居民住房征税可能比设想的要慢,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比想像复杂得多。“对很多重大问题,各方存在很大分歧。”

中国经济时报对征收房产税真实意图评论提到,其中最大问题是各方利益的博弈。老百姓最大的担心也是怕地方政府把现阶段的房产税问题简单化。随着土地财政资源的枯竭,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必将把推出房产税作为其收入的又一个来源,在这种收入利益驱使下,可能就会无限制扩大房产税的征收范围,使得所有普通百姓都成为房产税的征收对象。这无疑会大大加重普通百姓的负担。

另有评论指,中国房地产业是建立在厚黑经济学上,靠强权体制,从老百姓手里抢夺劳动果实,在各利益相关部门间进行价值再分配的“复杂行业”,因为里边有太多利益关系要协调考虑,唯一不用虑的就是老百姓。

新浪财经报导,中央一方面希望抑制房价,另方面希望增加税收,但房价是地方的经济指标之一,在中央与地方意见“乔不拢”,最终受害的仍是民众。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