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房產稅中長期無調控效果 利益分配現分歧(圖)

 2011-01-04 2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用房產稅鎖住高漲的房價?

【看中國記者張頌宇綜合報導】「房產稅」作為第三波調控焦點,可能開徵消息再次成關注話題。但施行方案在中央與地方出現嚴重分歧,各方利益「喬不攏」。有專家指,在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房價漲跌關鍵是貨幣發行量,另一因素為土地供給,因此無論房產稅徵收與否,其調控效果微乎其微。而房產稅最終方案不過是政府各方利益分配結果,從中長期看,成本將轉移給買方,從而推高房價,受害的是民眾。

據南方網4日報導,房產徵稅的試點地區可能定在京、滬、深、渝四個城市。知情人士透露,部分城市已形成對房產徵稅的具體方案,目前待最終批復。

中央地方意見分歧

但目前中央與地方意見分歧。據華西都市報4日報導,在中央,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對改革達成的共識:在不動產保有環節,將現有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整合為全新的房地產稅,同步出臺房地產稅暫行條例;

在地方,如重慶和上海對居民自住房屋徵稅方案為,改造現有房產稅,將徵稅範圍擴大到居民自住房屋。此一方案無需開設新稅種,只需修改現行《房產稅暫行條例》即可。

通膨為房價關鍵 民眾被迫買房跟CPI賽跑

民眾擔憂房價上漲,更擔心手裡資金購買力的貶值,不少手中有一定資金的人被迫入市「避脹」。北京一家出版社的高級策劃編輯,在老家山西長治有一套房,上個月又在太原買了一套房。但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自己並不想在太原買房,因為太原的房子買下來也不會去住,他不得不這樣做是因為「與其把錢放在銀行一天天貶值,不如買個房子,多少能賺點錢,至少可以跟CPI賽個跑。」

財經評論員葉檀指出,在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房價漲跌的核心因素是貨幣發行量,而非市場供求量。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影響房價的兩個主要因素,是土地供給和貨幣政策。比看得見的政策調控更強大的力量是市場供求關係,「如果貨幣超發,就一定要購買房子。」因此無論房產稅徵收與不徵收,與前兩個因素相比,影響是微乎其微。

房產稅中長期無調控效果 並可能推漲房價

目前許多人談論可能出現的第三波調控,主要焦點就是房產稅。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認為,中長期來看,(房產稅)將會被轉嫁給買方,從而推高房價,因此不要指望以房產稅來調控房價。

他解釋道,首先,出臺房產稅的出發點並不是調控房價,而是為了擺脫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其次,在城市化與貨幣超發的背景下,房產稅出臺後,短期內可能使市場波動,但中長期來看,並不能改變供不應求的狀況。因此房產稅出臺後,必將轉移給買方,從而推高房價。

此外,任志強表示,從美國、義大利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來看,出臺房產稅後,沒有一個國家的房價因此下跌。

經濟日報4日報導,一些房價漲幅很高的城市,擔心房屋稅的改革會影響噹地的房地產價格,實際上徵收房產稅所造成民眾的負擔,大於抑制房價的漲幅,中央政府收到更多的房產稅,雖然房價有小幅度的下降,但中長期來看,此政策並沒有緊縮房市的效果。

各方利益博弈複雜 最終百姓受害

據中金線上3日報導,一位接近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專家透露,對居民住房徵稅可能比設想的要慢,遇到的實際問題,也比想像複雜得多。「對很多重大問題,各方存在很大分歧。」

中國經濟時報對徵收房產稅真實意圖評論提到,其中最大問題是各方利益的博弈。老百姓最大的擔心也是怕地方政府把現階段的房產稅問題簡單化。隨著土地財政資源的枯竭,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必將把推出房產稅作為其收入的又一個來源,在這種收入利益驅使下,可能就會無限制擴大房產稅的徵收範圍,使得所有普通百姓都成為房產稅的徵收對象。這無疑會大大加重普通百姓的負擔。

另有評論指,中國房地產業是建立在厚黑經濟學上,靠強權體制,從老百姓手裡搶奪勞動果實,在各利益相關部門間進行價值再分配的「複雜行業」,因為裡邊有太多利益關係要協調考慮,唯一不用慮的就是老百姓。

新浪財經報導,中央一方面希望抑制房價,另方面希望增加稅收,但房價是地方的經濟指標之一,在中央與地方意見「喬不攏」,最終受害的仍是民眾。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