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抗战时期中共的“民主主张”(图)

作者:半夏  2010-10-27 18:1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中共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为阵地,大力宣传民 主自由,反对转制。

1937年5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实现民主的两项具体目标:一是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度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二是争取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有。

 

自此,中共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为阵地,大力宣传民主自由,反对转制,使之成为抗战时期中共的重要的政治主张。

 

1944年2月2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如果人民没有选举权,不能选举官吏和代议士,则这个国家绝不是民主国家”“不仅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选举权,而且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被选举权”“……如果事先限定一种被选举的资格,甚或由官方提出一定的候选人,那么纵使选举权没有被限制,也不过把选民做投票的工具罢了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的社论《民主的正轨:毫无保留条件地还政于民》中指出:……一个国家是不是实现了民主,执政当局是不是有诚意实现民主,就看他是不是把人民应有的权利,毫不保留的交给人民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发表多篇文章,强调公民拥有选举权及民主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并大力介绍英美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抗战中后期,作为中国的盟国,有很多美国的士兵远涉重洋来中国参战,毛泽东曾提出: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他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我们并不害怕民主的美国影响,我们欢迎它。(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1983年20-21期《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美国国庆日及华盛顿、杰佛逊、林肯诞辰纪念日,《新华日报》都会发表纪念文章,如1943年7月4日《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一文中说: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只从世界上诞生这个新的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1944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中指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他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他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的民主势力……。1945年4月13日《纪念杰佛逊先生》社论中指出,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和倡导的《权利法案》,早已成为整个民主世界的基本观念了。人有天赋的人权,人的自由与尊严不该为不正势力侵犯和亵渎,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在宣扬欧美民主制度的同时,中共指出: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民主,共产党的任务是建立民主国家。1944年6月13日《新华日报》刊登12日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中说:中国是有缺点,而且是很大的缺点,这种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1944年3月12日,周恩来在《人民真有发言权的国家才是真民国---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大会演讲词》中说:……民国本是应该实行民主的,但国民党执政已经18年了,至今还没实行民主,这不能不说是国家的最大损失。同时,周提出实现民主的三个条件: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当禁;三是实行地方自制。刘少奇也说:有人说: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档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污蔑只要一有可能,……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就毫无保留的还政与民。(《刘少奇选集》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P172-176)。

 

结束以党转制,是当时中共媒体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思想。1941年10月28日,《解放日报》在《结束一档制国才有民主可言》一文中指出:……不知国民党今日的弱点,都是在独揽证券之下形成的。当其他党派起来竞争时,国民党只有更加奋勉,添加新血液,振奋新精神日趋进步。因此结束党制,不会使国民党消弱,只会使它加强起来。在今天看来,台湾的政局证实了中共当时的高瞻远瞩。1945年1月28日,《新华日报》发表署名友谷的文章《是不是代用品呢?》,文章尖锐指出:一档专政下的所谓国会和舆论是代用品把一档专政化一下妆,当作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1944年5月17日,《新华日报》发表《民主即科学》一文中说: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一样,在国外如此,在中国也如此,批驳了当时的国情特殊论;1946年5月17日《新华日报》社论《谁使中国不能安定?》,抨击了抗战结束后稳定压倒一切论。

 

针对执政当局抗战时期颁布的29种管制新闻等特别法规,1945年3月31日《新华日报》在《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中指出:在中国,提起新闻自由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民主。文章号召我们要建设真正的民主政治,自由世界应从报纸能尽自己的责任、替人民服务,用公正的舆论来监督政府指导政府开始。1945年9月1日《新华日报》时评《为笔的解放而斗争—“九一记者节所感》,描述了管制下的新闻从业者戴着重重枷锁的无奈;1946年1月11日,陆定一在《新华日报》发表《报纸应革除专职主义者不许人民说话和造谣欺骗人民的歪风》,文章从戈培尔统制舆论说起,使人民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全是法西斯的谣言,毫无例外,文章指出报纸有两种一种是人民大众的报纸,告诉人民真实的消息……使人民聪明起来;另一种是新专制主义者的报纸,告诉人民以谣言,闭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变得愚蠢。……它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民族,是一种毒药,是杀人不见血的钢刀

 

中共在抗战时期丰富的民主思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进步青年奔赴延安,也引起了很多中外人士的瞩目。1940年前后,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本文略有删节)

 

来源:小人物半夏的博客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