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澳洲教育热议(2010/7/5-7/11)

 2010-07-11 21:4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轻松当妙妈

教出懂得选择的孩子

作者﹕陈彦玲(亲职专家)

学校的日记要孩子想想什么是“益友与损友”。看着孩子的功课,让我想到美国任教的岁月,跟孩子提起了那段日子。小一的女儿很高兴有故事可以听,拍着手说: “好棒喔!”

“其实,我们每一天都有机会作‘选择’,就好像站在十字路口前。”妹妹说:“左转还是右转吗?”“对啊!”哥哥接着说:“就像是益友还是损友。”“耶!你 们都答对了。大脑会先听听我们心里的声音,再发暗号要我们向哪边转。”在美国小学资优班教书的时候,见识了一堂名为“选择”的课,真叫我这个在台湾从小被 老师评为“品学兼优”的人汗颜和感动。因为它清楚地让孩子看见什么是众人心里应有的普世价值,而非只为自己的享乐来作“选择”。

“选择”这堂课往往被安排在第一堂,用它来开启学生们一天学习的思维动力。我跟孩子们说:“它就像和平钟一样,叫醒学生们心里的标准。”例如:我们会讨 论,如果要去买一双球鞋,该如何作选择。儿子说:“看有多少钱?”女儿说:“还要看漂不漂亮?”“好穿也很重要。”“可能有的人会看他喜欢的偶像穿的是哪 种款式?”“ ……”就这样,娘儿三个,你一言我一语的拼凑出许多答案。

“真好,真好,你们也学会了这种方法。在美国的那些学生还学到一个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喔!”兄妹俩异口同声说:“是什么?是什么?赶快告诉我们。”“那就是 道德的标准。”“啊!我们知道,那是神仙的标准;就是做什么事情不能只想着自己。”“对了,其实美国人也信神的,我们教学生的时候,也都让他们想想神要的 标准是什么。”

记得以前只要这堂课一开张,学生们此起彼落的声音从教室四面八方传来,被燃起的学习热情映照出红彤彤的一张张脸庞。他们的答案有时会南辕北辙,有时则出人 意表。可是学生们都因此而学会了对不同意见的尊重与感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又多懂了别人心里的想法,而非多了一些反对的敌人。

孩子们说:“啊!真好,这样一来上学一定很有用。”“为什么?”我明知故问,“因为可以解决每天生活上的问题啊!”就这样哥哥快乐的去完成益友与损友的日 记,而妹妹要我继续讲中国的神仙故事。因为,她知道古代的神仙会藏身在树后,观察哪个人无怨无悔的移动挡住行人的石头。

而我,确定孩子们心里存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约束后,轻松做个妙语如珠的妈妈,一点也不是难事。

**“黏人”是宝宝恋母敏感期的第一步

小明今年16个月,一直以来,他属于比较不黏人的孩子,以前他可以自己玩上一会,不需要大人陪。但最近就不同了,小明开始“黏人”,早上一醒来就有点哭腔 地找妈妈,要是妈妈不回应,不到几秒钟就要哭了。应了他,也要马上抱他,否则还是照样哭腔十足。已经连着一星期了,晚上睡下两个小时不到,突然醒了就哭, 要妈妈抱。这时爸爸抱也不行,一定要妈妈抱着。这两天小明玩到一半,会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要回家,然后要妈妈抱,如果妈妈不及时出现,就耍赖一样在地上呼 天抢地地闹。为了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小明妈觉得自己算做到尽量陪孩子了,但小明还是“黏人”不变,小明妈不知道这是小明缺乏安全感所致,还是小明恋母的 敏感期到来所致呢?

其实,无论是哪个原因,孩子在这个时期的表现都是一样的就是特别黏人,妈妈们需要做的事情也是一样的就是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弄明白孩子表现的起因倒不是 那么重要。当然,给一个结论,会在小明妈内心造成不一样;如果是敏感期,那是属于孩子的原因,小明妈可以很坦然;如果是缺乏安全感,那属于家长的问题,小 明妈就会心存内疚,会感到自己没当好妈妈。幸好,我说这是敏感期,我认为没有追究的必要。 16个月的宝宝确实处在黏人的阶段,因为他们已经学会走路了,身体上的自由带来精神发展的飞跃;原来我是一个独立的人啊!下面这句话可能看上去自相矛盾, 但却千真万确;“黏人”是所有人类儿童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与父母分离,给宝宝带来既高兴又害怕的感觉,就像很多父母观察到的那样,宝宝 试探性地往外走几步,又立刻转身飞奔回妈妈的怀抱;无论宝宝自己玩得多愉快,即使不参与宝宝的游戏,妈妈也必须在一旁陪伴着,宝宝会时不时地看妈妈一样, 确认妈妈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自己身上,万一妈妈走了神儿,宝宝会叫妈妈“看!看宝宝!”而如果妈妈想要离开,那宝宝可不干了,一定要上演一场难舍难分的催泪 大戏。平时哪一眼没见到妈妈,则会满世界去找,简直就是妈妈的一贴小膏药。 “黏人”的阶段就是宝宝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宝宝需要确认:即使我跟妈妈不是一体了,妈妈仍然无条件地、一成不变地爱我。父母需要在每一天生活的细节 中,无数次向宝宝证实:“我爱你”这种反反复复的确认和证实,满足了宝宝内心对父母依恋的需求。只有这种需求得到完全并充分的满足后,宝宝才能真正地走向 独立。他们带着父母对自己至死不渝的爱,以自信和开放的心态,面对更加广泛的未来世界。在这个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妈妈需要耐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 力陪伴宝宝。这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换来的是宝宝一生幸福的基础:安全感。妈妈们应该庆幸,宝宝依恋的对像是自己这个当妈的,而不是别人,更不是物 品。如果宝宝对他人的依恋胜于对母亲的依恋,也就是说宝宝不是从妈妈那里寻求安慰,而是从其他人那里寻求安慰,那么说明宝宝的依恋模式出现了问题,这样会 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

建议妈妈们不要对孩子的黏人表现出不解、不快、不乐意的心态,而是高高兴兴地多陪陪孩子,尽情享受这一段美好时光吧。很快地,到了学龄期,宝宝就不这么黏 着我们了。到那时,好多妈妈都会感到挺失落的呢!

另外,小明妈也没有必要把跟孩子在一起与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对立分割开来,大家都在一起,不是也挺好的吗?

**顾老师谈教育

每周一言:知道“Why”为什么如此重要,潜意识中是考场上若有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不是要扣分么?即“Why”引导孩子走的方向是“口里说的”,而另外两个 词“When,How”是引导孩子走向“手下做的”。

(51)问:怎样认识“描述性思维”?

顾老师:描述性思维的一个关键词是“Why”,我们都被教育“学习每一种东西都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从不怀疑这个词有什么问题,追根寻源,这个词是我求学年 代一位复旦教授在美国访问几月后撰文首先提出的,由于暗合中国文化深层次的一切价值观,从而广为流传。

知道“Why”为什么如此重要,潜意识中是考场上若有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不是要扣分么?即“Why”引导孩子走的方向是“口里说的”,而另外两个词 “When,How”是引导孩子走向“手下做的”。

举一个较为容易理解的例子,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对足球中所有技术、战术,需要知道“怎么用,何时用”,仅一个怎么用就需要付出多少汗水,而何时用又需要多 少智慧呢?而一个资深球迷看过了许多场比赛,他可以很“专业”地回答球场中发生的所有的为什么,可他也许从来没有下场踢过一场球。

球迷对足球的理解就是典型的描述性思维,而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只能是下场踢球的专业运动员,因为他们有两个词“How”和“When”。

通常我们对古时书生有个评价,“口若悬河,无所不知,然而百无一用是书生。”根源便在于只有“Why”而没有“How”和“When”,原因也在于 “Why”在考场上有用,“How”和“When”在考场上没用。

若我们用比较直白的话说,只有“How”和“When”才能让一个人成为一个专家,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Why”将会引导一个人走向业余与娱乐。我 们也许会这样说,知道“Why”总比不知道要好吧?我想说:一般而言专家们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限于篇幅,我们不做解析了,只可说“Why”与“How”和“When”他们的相关性并不强,而他们在“价值观”与“思维逻辑”之间的内在排斥性并不弱, 两者相抵才有了这个结论,即足球知识的多少与成为一个职业球员关系不大,球星基本上是从孩童开始从球场上走出来的。

再举一例,中医无疑是一门科学,我们几乎都曾受其益处,可中医的描述性内容过多,毫无疑问地阻碍了它的发展,中医有一个概念“中风”是根据症状描述而得, 而相关的西医由于有CT等诊断手段,分为“脑溢血”与“脑血栓”两种情况,而这两种情况的治疗手段正好相反,中医研究人体疾病,却没有人体解剖学科,从而 不可能达到细胞甚至基因的生物微观层面,于是它的发展时不时地会遇上玻璃屋顶。

**学者谈教育

孩子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

大自然对于人类究竟是什么?我有自己的切身体验,因为我的童年是在青岛海滨的乡村度过的,我对故乡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认为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是 唯一的摇篮,是生命的根,是我们最伟大的老师。正如我只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但正是故乡的生活中无数的事实证明,越是亲近自然的人,越能生活在正常轨 道上—虽然不能保证永远走在正常的轨道上;但远离自然的人却注定难以走上正常和谐的人生轨道。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和平倾向和暴力倾向,最早可以从婴儿时期一些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找到一些解释。而且,很多人都从自己的童年生活中发现,越与大自然亲近, 感情就越丰富,越是顽皮好动,生活中乐趣越多,这种人也往往更加热爱生活、富于创造。

在《做人与做事》一书中,藏族小姑娘意娜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爸爸带她到草原上,她留心观察草原上的一切,回来就画了一幅画,并配上了一首 小诗:“我和牦牛去草原/那里有青青的小草/那里有蓝蓝的天/那里没人捉小鸟/那里太阳的脸上没黑烟。”多美的诗!伊娜的诗配画在国际上获了大奖。现在, 我们或许应该反思一下,一个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意?她告诉作者说:“我去小树林玩,能听到小鸟说话、蚂蚁搬家;我和妈妈去自由市场买东西,看到被砍 下的牛头看着我流泪……”

教育家柳斌说过,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我们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不能以一代人的呆板 为代价。因为被这种呆板所钝化的恰恰是人类活跃的思维,被磨损的恰恰是灵感与悟性。他还特别强调:童趣、童真、通信必须予以精心保护,使其不受践踏,不受 破坏。因为这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

可是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回归大自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另一方面,孩子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甚至偶尔走进山林也会觉得没意思, 还不如看电视玩游戏痛快!其实我们仔细地看看,就会发现很多小孩年纪轻轻而心已经苍老,或许都磨出了茧子。现在孩子们唱的是什么?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人/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种黑色幽默让我实在乐不起来。孩子们还有童年吗?大自然还 有春天吗?我们的孩子虽然越来越不愁吃、不愁穿,但也越来越接近断了根的浮萍,越来越成为精神上的流浪儿!真正的教育不是枷锁,而是人类心灵的解放!在这 里,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的父母和老师: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日子,是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也是我一生中受到的最好教育,因为人是在体验中长大。

(摘自《中国家长批判》

作者:孙云晓)

**中澳教育比较

爱护孩子的天性-- 一位澳洲妈妈的教育理念

移民澳洲后,我们华裔家长还要面临适应澳洲教育体制的问题。相比中国而言,澳洲的中小学(特别是小学),课时短,课程少而程度浅。为了孩子们将来长大后能 在激烈的竞争社会里出人头地,许多家长不得不将孩子们送到各类补习学校额外“加码”,以保障其学习成绩超前优异。在此我们给大家讲述一个澳洲妈妈教育孩子 的方法,希望大家能从中了解另一种不同的教育理念。

单身妈妈安吉同七岁的女儿玛丽居住在墨尔本北区。那日我沿着北区的小溪散步时,遇见安吉带着女儿在溪畔溜狗。玛丽爬上很陡峭的山坡上去攀折花枝,她们的大 黄狗也爬上去“护驾”,安吉在下面观看着。我问安吉,“你不担心她会摔下来吗?”

“没事,这是培养小孩子冒险精神的好办法,我父母就是这样培养我的。”

安吉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让女儿每天都能享受快乐的生活,而不要让书本作业充斥了女儿的课外时间。 “我尽量让她能做她喜欢做的事,以后她不愿上大学,也没关系。只要她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心灵,知道怎样做一个好人,我就算完成任务了。” 这就是安吉对女儿的教育宗旨。

玛丽有着非常丰富的课外生活,包括看电视,学空手道,与小朋友玩游戏,同妈妈一起去溜狗,购物,听妈妈讲故事。有时同外公外婆去海边游泳或骑车。周末,玛 丽常常要被爸爸接去住一两天。爸爸住在乡下,那儿没有电视,也没有朋友。但玛丽还是从帮爸爸拾柴火,摘水果,采花朵等农活中找到了乐趣。面对我这个陌生的 来访者,玛丽毫无拘谨,侃侃而谈。

我问她长大后想当什么,“我想当一名老师,我也要当个妈妈。”看到她那既天真又认真的样子,我忍俊不禁。接着她为我表演了当老师上课的情景。她像老师一样 坐在小黑板旁,手拿着一张纸严肃地对假想的学生说道,“你去写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事,过去几年的都可以。比如参加了一个聚会那或外出旅行啊,什么都可以… 这就是你的功课。(放下纸张转向小黑板)我现在给大家读一首诗,之后你们就可以去吃午饭了…” 如此栩栩如生,像个小大人。要是闭上眼睛,只听声音,你不会想像到这是一个小女孩的表演。

安吉靠在家制作手工工艺品为生。玛丽也常常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安吉认为这样有助于让女儿了解妈妈的生活风格,“我也让她学一些这样的手艺,以后她长 大了,如果不知道该干什么,她还能重操这些手艺… 我也一直在培养她旅游的兴趣,她高中毕业后,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干,我就会像我父母过去对待我那样,为她筹足一笔钱,打好行李,让她外出去旅行几年。 旅行不仅可以让她学会克服各种困难,而且也能使她从旅行中认识生活的意义,意识到自己最想干的事是什么。”

我问安吉,当女儿做错事时,她怎样去管教。她答道,“通过交谈”。由于安吉让女儿同妈妈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交谈就成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合理途径。

玛丽的活泼聪颖以及安吉的轻松自信,使这个家洋溢着快乐和和谐的气氛。然而这个气氛有时会受到现代商业社会的干扰。有次安吉带着玛丽去英国旅行了四个月, 回来后学校老师抱怨说玛丽的功课落下太多,需要做一些额外补习才能赶上。安吉却不以为然,“我知道学校老师认为按玛丽的年龄,她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应该是二 年级的水平了。孩子可以在任何时候学习阅读和写作,早点晚点都没有关系,不必硬性规定在某个年龄就一定得要有某个量,没有必要去给孩子那么多的压力。不管 你逼不逼,孩子都一直在学习新东西。孩子正处于享受美好童年和充满丰富想像的时期,此时阅读和写作并不是那么至关重要的。”

安吉同时抱怨学校给孩子们安排的体育课太少。她一直尝试着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发展她的各种技艺,而不愿按照某个阶段所指定的内容。然而澳洲政府一直在提高学 校的书本知识标准促使学校不断加大学生们的功课量。安吉认为这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天性,“学校只想'生产'出适应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成人,而政府只想培养孩 子们成为劳动力。”

安吉拒绝为玛丽安排额外的阅读课程,而是鼓励她随意,她希望玛丽能热爱上阅读而不是把阅读当成是一个任务。一段时间后,玛丽的阅读水平不仅赶上了同班同 学,而且还热爱上了阅读。我临走时,玛丽还很流利地为我朗诵了一首雪莱的诗。

华裔家长们,看了此文你是否有何感想或问题?我们欢迎你来函同我们共同分享。

作者:吴建国

**亲子园

帮助您的子女发展写作技能

阅读您子女的作品或让子女读自己的作品给你听,给予正面的评语,例如:“我真的喜欢你对这件事情的描写。”

• 称许子女尝试在写作时采用生字,解释怎样拼写可能导致困难的字;

• 和子女谈论作者或电影监制的选择可以怎样以特别的方式创造出书本,戏剧或电影。谈论有关语文选择及为什么人物有指定形式的样貌或行为;

• 阅读和谈论您子女从学校带回家的作品;

• 子女使用整齐和清楚的字体时加以称许;

• 为帮助发展拼写和词汇,玩文字游戏,例如I Spy, Scrabble, Boggle, Scattergories 和填字游戏;

• 让子女做一个照相本子或剪贴簿,让子女为照片和图书写标题,或鼓励子女为特别的日子写日记,例如:假期日记;

• 让写便条、书信和故事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让子女参与填写表格。

**孩子教育的热忱信使—

育才小灵通

在子女教育方面,无论你有什么方面的问题,育才小灵通愿真诚为您服务。请您通过书信,电话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同育才小灵通联系。育才小灵通将会为您广泛咨询有关教育学者或部门负责人,与您共同关 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我的孩子在学校玩耍吗?

育才小灵通,

我是一个新移民。我的儿女今年开始上小学了。他们学校每天3点钟就放学了,也没有太多的家庭作业。同中国的小学相比,真是玩的时间太多了。不知道他们每天 在学校是否也用很多时间玩耍?

读者 严果

严果你好,

澳洲的小学生比起中国的小学生没有那么多功课。但并不能简单地说是玩得太多了。这是因为澳洲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要珍惜儿童的童年时光,让孩子们拥有足够的玩 耍时间,而不要全被功课占了。一个常常的说法就是,“Kids should be kids(孩子就该是孩子)”。但学校同样要参照教育委员会的教学大纲安排内容丰富的文化知识课程。百分之八十的学校上课时间(即每周五天上午9点至下午 3点)将用于完成教育委员会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内容。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上课时间留给学校自由安排额外的活动。比如,学校可利用这些时间安排语言课、额外的 学校体育活动、音乐会排练、宗教教育及特别项目。

每周上课时间的百分之五十用于英语和数学课程,等于每周至少12小时,其余的时间分别用于其他课程(见下图)。下图中的6-10%的时间代表每周1.5小 时到2.5小时。

即使在一年级,也有内容丰富的课程。

比如数学课的内容和要求:

• 说出两位数数字的位置价值,例如“在数字32中,3代表30,或者3个10”;

• 开始使用实物模仿乘法,例如3×2等于3组每组两个,或者3排每排2个;

• 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半个和四分之一,例如四分之一个橘子,半杯水;

• 开始使用米和厘米估计和丈量长度和距离,例如“我的书长30厘米”,“我的课桌有一米多宽”;

• 正数和倒数每隔2个、5个和10个的数字;

• 使用单词'add','plus','equals','is equal to', 'take away', 'minus'和'the difference between'。

对一年级的英语课的要求:

• 倾听并完成一个简单的程序,例如遵照指示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

• 提供简单的讯息,例如指出去图书馆的路,或简要重述一个熟悉的故事;

• 在熟悉的题目上扩大发展阅读和理解能力,例如念出不认识的单词,或者将单词断成音节,在朗读时表达出标点符号,对故事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

• 根据熟悉的题目写出短文,例如简要叙述个人经历,描述自己的家人;

• 拼出认识的常见单词,例如'said', 'was', 'some', 'have'。

此外还有科技课,其要求为:

• 观察典型现象并提出可能的解释,例如观察和记录学校门前开过的车辆,并将它们分类,画一张分类表;

• 观察一个生物并记录它的变化,例如一颗落叶树在某一季节的变化,或者种子发芽的变化;

• 探讨磁铁和它们的性质;

• 谈论生物如何依赖他们的环境;

• 观察动物生活,例如蚂蚁、蚕等。

还有创作艺术课,要求学生:

• 随着音乐唱歌、演奏打击乐器和动作;

• 以各种方式随着音乐动作,模仿一台机器或者一只蝴蝶;

• 用话剧表演一个故事,例如“袋绍魔法”(Possum Magic);

• 用雕刻、剪切、泥塑和简单印刷技术(如纱网印刷0创作雕塑和三维模型);

• 谈论音乐如何表现不同形象– 例如在格里格的作品“比尔金特”的“清晨”中如何表现马戏团或者阳光。

还有个人发展、卫生和体育课,要求学生

• 辨别药品并讲述如何安全使用和存放药品;

• 学习和练习基本动作技能,包括双脚跳、单脚跳、踢、上手抛掷;

• 辨别良好人际关系的品质,例如:合作和关心他人;

• 认识健康和安全的选择,例如:防晒,健康和饮食习惯,参加体力活动;

• 做简单的系列运动,例如:跳高-连续单脚跳-跑;

• 表现与他人合作,例如:排队依次进行。

育才小灵通 敬笔

来源:看中国悉尼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