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储安平在时间中复活

作者:傅国涌  2010-02-13 13:0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6

我孤陋寡闻,直到读了《储安平与"党天下"》长文,才知道储安平其人。他一手创办的《观察》周刊,他那些掷地有声的热血政论,他前后甩给国民党政权的"一场烂污"等断语都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此后我便开始留意储安平的文章,当我在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五卷(蔡尚思主编,以下简称"简编")发现他的五篇文章,当即毫不犹豫地复印了下来,并装订成小册子,经常翻阅。这大约是1995年的事。差不多也是这一年,在《读书》杂志的补白文章中得知山西有个谢泳先生早就在读《观察》旧刊,研究储安平和《观察》,不禁心向往之。

从那时起,读到储安平在《客观》、《观察》时期的全部政论,几乎成为了我生命中的渴望之一。1998年夏天,我偶尔在一张旧报纸上看到《储安平文集》出版的消息,真是喜出望外,便到处托朋友、家人一起留意此书。当年秋天,当我终于在书店见到此书时,心中确有一种难以抑止的激动,连翻都没翻,就立马掏钱买了下来,尽管书价不低。

当《储安平文集》面世时,离储安平"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已足有三十二个年头。编者张新颖说:"储安平基本的重要著述大致都搜罗在这里了",我满以为这下可以领略到曾经打动过千万心灵的储安平政论的全貌了,可是当我在"文集"下册第3页读到这样一个"编者"注时,心就凉了半截:"但由于历史环境和思想的限制,作者对当时的局势和某些问题的认识也有偏颇、不当之处。为了尊重历史,我们除没有收入个别文章(篇目仍列出)及对少数篇章的文字稍加删节外(删节的地方加省略号,并用符号标出),其余的都按原貌收在这里了。"在"大致"之外,"文字稍加删节"的"少数篇章"有《国民党的病症》、《共产党与"国家"》、《中国的政局》等,全文没有收入但标明了"存目"的篇目有:《阎锡山》、《共产党与民主自由》、《停战令下,战仍不停》、《协商成就》等。其实,上述《共产党与民主自由》、《共产党与"国家"》、《中国的政局》等篇,早在1983年出版的"简编"就曾全文收录,公开面世。1989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一书也曾大量引述"文集"中被删节的那些内容,我都有幸读到过。差不多同时出版的一些著作如谢泳的《〈观察〉研究》等也都引述了其中一些内容。也因此,那些被删节的句子、段落和仅"存目"的篇目,很长时间成了我挥之不去的隐痛。好在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了《观察》周刊的影印本,我邮购了一套,总算了却了读一读储安平和《观察》的一点微小心愿。

当然,《储安平文集》尽管有种种不如人意之处,毕竟有助于世人重新认识曾以言论报国为天职的储安平,在这个意义上,无论如何我们都还是得感谢编者的搜罗和成全之功。在文集下册第3页有一条不起眼的批注,编者说:"储安平的这些文章由于仗义执言、饱含锋芒,对当时国民党腐败、黑暗的统治作了尖锐、有力的批判而产生极大的影响,赢得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好评。"

半个多世纪后,重读储安平那些痛快淋漓的激扬文字,我们依然只能望书兴叹--

"我们要求终止一党专政。这种一党专政的终止,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终止,必须同时是一种精神上的终止。一党专政在精神上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苦痛,是人民的各种基本公民权利没有保障。人民的基本公民权利包括人身自由、居住自由、职业自由、财产自由、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及结社自由。其中人身自由尤为一切自由的基本。我们所以要求上述各种基本的公民权利,仅仅是因为只有人民能获得上述的基本民权,人民的智慧的、道德的、身体的能力,始能作充分优性的发展,以充实国家的生命,培养社会的活力,提高政治的道德,促进文化的进步;从而产生合理的政治活动和安定的社会秩序。"

"为国家服役绝非任官之谓。一个从事言论的人,假如环境允许他秉其智慧,凭其良心,公平论政,他对国家所能有的贡献,未必在一个部长之下。"

他尖锐地指出:"国民党执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他改采用以维护其政权的方法;只此一着,毁坏全局。政党要获取政权,原为题中必有之义:在野的要想法获取政权,在朝的要维护其既得的政权;中外古今,无有例外。""欧美的政党都是以政绩来维护政权,无论内政外交、经济文化,执政当局总是处处为国家前途着想,时时替人民的福利打算。只要政绩良好,人民自然拥护政府,政权自然不会动摇。这是一条积极的以政绩来维护政权的道路。相反,国民党走的是一条消极的只知道加强政治控制来维护既得政权的死路。""历观往史,没有一个政府能够不顾人民而犹能长久维持其政权者。不顾人民苦乐的政府,必然失去人心;不为人民福利打算的施政,必然不能使国家社会得到健全的发展。……政绩窳败,人心怨愤;人心怨愤,政权动摇;政权动摇,执政者的控制势需加紧;压制越紧,反动更烈。如此循环,互为因果,而终必全盘倾溃,不能收拾。"

在国民党治下的上海,他公开发表了如此批评国民党政府的言论--

"若从历史的眼光看,这个前后统治了中国二十年的政府,实实在在耽误了中国的国运,它阻碍了中国的进步。而其一切过失之中,本文作者认为现政权最大最不能宽恕的罪恶,就是由于它的缺德的统治,大大的促成了中国人民道德的堕落。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统治之下,一切不守法的、不道德的、没有良心人格的人,都比一般奉公守法洁身自好的人,容易生活下去。在这个政府的作风和治理下,除了极少数坚贞的人物,仍能保持他们的人品、意趣和工作理想之外,大多数人都已趋于取巧、投机、幸进、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不讲公道、强凶霸道、为劣作恶。在这种混乱的情形之下,大家已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失去了努力的自信,失去了一切崇高的理想,结果是人的品格愈降愈低,社会的风气愈来愈坏。"

《观察》的高峰

如果说储安平以其金石般的政论达到了那个时代书生议政的又一个高峰,从《失败的统治》到《一场烂污》、《政治失常》,他为国民党二十多年的统治下了最后的断语,言论之激烈、论述之精辟,都足以引起一阵阵的惊叹叹为。那么他所创办的《观察》周刊更是攀上了百年言论史的一个新高峰,成了一座几乎难以跨越的丰碑。

9月1日,确乎是百年言论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张季鸾、胡政之他们接续《大公报》星火是这一天。1933年,因为刘煜生之死引发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抗议风波,9月1日,国民党当局被迫作出积极的响应,一年后这一天被新闻界自发地定为"记者节"。永垂史册的《观察》周刊也诞生于1946年9月1日。这一切或许都只是历史的巧合。在《观察》创刊号上,储安平以"编者"名义发表了《我们的志趣和态度》,诚恳地表示"我们对于政治感觉兴趣的方式,只是公开的陈述和公开的批评,而非权谋或煽动"。同时,他提出"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四个基本原则,并表明刊物将采取"公平的、独立的、建设的、客观的"态度。以后,在《观察》存在的近三年半岁月中,储安平大致上信守并践行了他在创刊号上提出的这些"信约"。

1947年5月,当上海《文汇报》、《新民报》等三报同时被国民党当局封杀时,他没有顾及自身的安危。当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面对恶劣的政治气候,1947年11月8日,《观察》在头条位置发表了周炳琳、金岳霖等四十八位教授《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以及董时进《我对于政府取缔民盟的感想》。

1948年7月,当南京《新民报》遭永久停刊处分,国民党政府磨刀霍霍,新闻界黑云压城,《观察》风雨飘摇之际,储安平还无所畏惧地发表了正气凛然的《政府利刃,指向观察》一文。

在动汤复杂、扰攘不安的百年中国史上,小小的《观察》周刊的确提供了一个兼容并包的论政平台,自"五四"以来成长起来的几代知识精英几乎都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聚集在一起,储安平以他的执着、热情和勇气完成了百年言论史上蔚为壮观的谢幕演出,《观察》最高一期发行量超过了10万份,为那个混乱、黑暗、丑陋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

炮火连天,风雨如盘,但《观察》并不是孤立的,不说《大公报》这样有着世界声誉的民间报纸,差不多同时的民间刊物就有《世纪评论》、《新路》等一大批周刊,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1949年到来之前嘎然终止。1948年12月24日,《观察》的凋谢,对储安平而言,那也是意味着他生命的颠峰时代永远结束了。

"储安平正在复活"

1949年到来也曾经让储安平欢欣鼓舞,但他已不可能再拥有他心爱的《观察》,更不可能再去写那些汪洋恣肆的文字了。1949年11的复刊的《观察》已不是当年的《观察》,1950年5月1日创刊的《新观察》更是另一本刊物了,储安平也早已不在其中。他只能去写当时就没人注意、今天更没人去读的通讯《新疆新面貌》,去当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当然还当过将近70天的《光明日报》总编辑(1957年4月1日-6月8日)。

但储安平毕竟是储安平,他心中的理想从来都没有死去。1957年他没有能抵挡住执政党反复的动员,在要求"对老和尚也提些意见"的循循善诱之下,这个曾以论政为业的书生终于开口了。6月1日,在统战部最后一次民主人士座谈会上,他作了题为《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的发言,这就是著名的"党天下"发言(被称为"右派分子对党猖狂进攻的代表作")。发言稿共1200字,从标题到内容我们都可以发现已失去《客观》、《观察》时期的锋芒和棱角,发言是那样严谨、有分寸,那样温和、含蓄、婉转,那么的字斟句酌。发言稿不仅是打印好的,还特别注有"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发言稿"、"希用原题、原文勿删"字样。此时书生意气的储安平并不知道毛泽东起草的党内档《事情正在起变化》已发下半个月,距《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发表也只有一星期了!储安平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作为1980年"不予改正"的5名大右派之一,储安平之死至今还是一个谜,无数人已为此写过无数的文章,从戴晴的《储安平与"党天下"》到邓加荣的《寻找储安平》,再到余开伟的《储安平生死之谜又一说》(《书屋》1999年第2期),我们至今还不知道他到底是"投河自杀"、"滔海而死",还是被红卫兵活活打死了("虐杀毙命"),或者是出家当了和尚。也许永远都无法知道了。无论怎么死的,储安平终究是在1966年"文革"爆发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了。但是人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些掷地有声的政论,忘不了他先知般的预言,忘不了他给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时代所下的著名论断。储安平死了?储安平还活着?"储安平正在复活",饱经忧患、才气纵横的章诒和女士如是说。

来源:转贴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