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金融帝国崩毁 不干预才有救

 2008-10-31 12:0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眼看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了,深不见底,动向未明。

长远而言,可能无人能幸免于这波风暴的连锁反应了。这波金融风暴和资本主义脱不了关系,九○年代当社会主义政权纷纷倒台,资本主义庆祝它的胜利,耽溺于日新月异的金钱游戏时,就已种下这次金融危机因子。

加上全球化趋势,经济危机全球化像骨牌效应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拾。

当今资本主义早已蜕变成为"金融资本主义",有别于早期的"产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最主要的媒介不是实体货币,而是"信用"。几十年来层出不穷的金钱游戏以及消费主义(造成一堆"卡债")在操弄着这个信用,然而物极必反,信用的过度扩张以及任意操弄却造成了信用疲乏甚至信用破产,投资人、银行都已信心不足、裹足不前了,各国政府用尽一切法宝,显示效果都极为有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心不足造成投资不足、消费低落、银行信贷裹足,失业率攀升,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这波金融风暴能否导致人们反思财富投资和生活的问题,能否导致资本主义的蜕变以及社会主义的实现还很难说,这些都是属于预测的范畴。然而人文社会现象的预测是会影响到其变化及结果的,不可能是完全客观中立的,因为人是理性的行动者,会对那些预测做反应及调整。

在经济领域,这叫"预期心理",在社会领域叫做"自行兑现的预言"或"伊底帕斯效应"。例如专家预测某个银行将倒闭,该银行可能因为存款户挤兑很快就倒了。专家预测未来几个月很多企业会撑不下去倒闭,这个预测可能会加速倒闭潮,因为银行不敢贷款给企业。那些预测正不正确究其实是很难说的,不过却是造成这些结果的一个因素,没有那些预测也许不会有这些结果吧!

在目前危机四伏、杯弓蛇影之际,任何意见领袖(包括名嘴)的预测甚至暗示都可能造成强烈的反响以及不可预见的后果,不可不慎。

面对这波险恶的全球化金融资本主义的危机,各国政府都穷于应付。不过马政府在因应危机上不仅无力且严重向中上阶层倾斜,这当然有历史的因素。

传统上我国政府都太容易屈服于股民的期望,动辄以国安基金等进场拉抬股市,干预市场运作。这一方面使得这剂药方逐渐失效,另一方面投资人损失由全民买单有失公正。跟欧美政府比较,我国进场干预似乎过于频繁,不但独厚投资人,而且法宝逐渐失灵,遇到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就无力应付了。

马政府减收所得税全民蒙利对因应金融危机应有正面帮助,不过调降证交税却是独厚于投资人,不利于弱势团体,因为税收减少了。而对拉抬股市的效果也很十分有限。降低遗产税也是马政府政策独厚富人的明证。税收减少,不利穷人,可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在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主要在于健全制度、维持秩序,应尽量减少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投资人好知所进退,对政府作为不会心存侥幸。这虽然是基本常识,贵在坚守原则,由此建立民众的信心,"民无信不立"。

这波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即使美国政府的大力干预也不见有效,马政府干预也几乎无效,可见经济有其自身规律,政府不是万能的。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能看到这点,定下今后政府尽量不干预的经济方针,不失为亡羊补牢之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联合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