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的补充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要应付不断的边患,但「和亲」方式绝非是上上之策,因为这种妥协方式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奏效,主动权仍操之于他人,多半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所以陆游有诗:「自古和亲非长策。」清人咏史诗甚至有:「谁献和亲策,千秋污简编。」因此,昭君出塞是一幕悲剧,绝非是汉人之光荣。它一方面显示和亲政策之不当,是因循苟安的作法,将来可能仍有后患。

另一方面它暴露出当时宫廷政治的腐败。欧阳修有诗:「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上述文章中亦有提及。

中国正史上,咏明妃昭君的诗词数以千计,佳作不少。但是为了保持中国文人温文儒雅、哀而不伤的面貌,多半是吟咏昭君的守正不阿、不同流合污的操守,或者是吟咏奸臣画师之可恶,或者是吟咏胡地生活之困苦,以及吟咏昭君对故国乡土之眷恋,如姜夔词中就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反倒是中国民间的文人,比较质朴真实些。在章回小说的楔子诗词中,有胡曾先生的两首咏史诗,笔者认为最能深刻地道出明妃出塞时真实的心境于万一。

因为依常理而言,明妃不可能完全丝毫没有愤懑的心情,原诗如下: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筋双垂汉帝宫;何以将军封万户,却教红粉去和戎。

挥泪啼红别汉京,天骄含笑倚长城;旁人莫讶腰肢瘦,犹胜骠骑十万兵。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