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龙小霞预测地震的遭遇!(图)

作者:杨学祥  2008-06-01 14: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5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地震不幸被龙小霞2006年的论文预测到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学者们本应从学术的角度研究一下相关的"可公度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事实正好相反,龙小霞被指责"连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这些研究地震所必需的课程都没学过,预测地震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追根溯源,其导师也受到株连,罪名是"学术转包","浪费点经费,造就几个混饭吃的人才"。一个学术问题,竟变为刑事诈骗案,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连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这些研究地震所必需的课程都没学过"就不能预测地震吗?非也。预测的方法有多种,有的从成因,有的从形态,有的从数字,有的从智能。可公度性预测恰恰就是抽去了事件的物理意义,仅从数字规律来预测事件的发生。度者,量也。可公度者,有共同的数字特征也。大到天文轨道,小到元素周期,万物皆有明显的数字特征。批评者连可公度性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都不懂,怎能以势定人罪名呢?

中国有著称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什么后来又落后了?原因就在于历代官商巨富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闭目塞听,剿灭异见,愚民而求自身富贵平安。枪打出头鸟,中庸保平安,最终导致"浪淘尽千古科学人物":没预测出地震的都是人才,预测出地震的都是骗子,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老幼,一律剿杀干净。在科学的问题上,批评者能不能也科学一点:少一点屠刀的专横,多一点笔墨的商榷?

"学术转包"的现象有没有?"浪费点经费,造就几个混饭吃的人才"的现象有没有?肯定有。但是,因为预测了2008年地震就被冠以"学术转包"的罪名,不仅证据不足,而且有为利益集团效命之嫌:杀一儆百。我非常钦佩批评者的才华,但是,当你的屠刀砍向刚出茅庐的学子时,能不能三思而行?

学术问题只能用学术争论的方法来解决。龙小霞2006年论文的科学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翁文波院士在对1982年华北干旱的预测用到五元可公度公式,这还不能做出预测,他指出,"实际对干旱中心的估计还要综合其他信息才能做出的[1]。" 龙小霞受专业知识限制,其他信息不多,判断的可信度受到影响。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龙小霞的预测,就认定某某部门失职:科学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的学术观点都可能有不同评价。

事实上,19年周期是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的取整。全球地震确实存在18.6年周期[2],潮汐激发地震也在国内外研究中得到证实[3,4]。龙小霞2006年论文的结论可以有明确的地球物理机制的支持。从青年人身上可以看到,地震预测还是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地震夺去了近7万条鲜活生命,难道还要让地震预测的争论夺去地震预测者的"学术生命"吗?

学术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用学术争论的方法来解决?还是不要急于把学术问题刑事化。


龙小霞的地震预测论文说明了什么?
(2008-05-18 01:27:28)


标签:汶川地震 龙小霞论文 李子迟 杂谈 分类:杂文随笔


近两天,网上有人热炒龙小霞的四川地震预测论文。我检索了一下有关的资料,原来,这是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的几位教师与学生,在2006年也就是两年前,以龙小霞(研究生,女,四川成都人,1983年生,当时23岁;她的名字放在最前面,看来,这个研究成果或者说观点,是以她牵头、为主的)、延军平(教授、博导)、孙虎(教授)、王祖正(研究生)四人署名,在当年的《灾害学》杂志第3 期、总第21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的学术论文。文章的结论是:"总结以上几种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从灾害信息来讲,2007 年和2008 年的灾害信号比较强,尤其是2008 年更符合已有地震资料的统计规律,因此川滇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6.7 级地震的年份为2008年。"也就是说,此文千真万确在两年前预测了今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网上有人(基本上是非专业的普通网民在起哄)怀疑这篇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这就不对了。一则,此文是发表在权威的《灾害学》杂志上;二则,见论文上的显示,此文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三则,此文内的科研课题,虽然是由一个年仅23岁的研究生牵头搞的,但是既然有两名教授联合签名了,说明他们还是参与了此项研究,至少对其观点、结论、预测是表示基本认同的。

也有人认为,该文内容是无稽之谈。表面上,其中的推测似乎真的很简单;可是,既然是人家专业内的研究,你"外行人看热闹",怎么就能说明那就不科学呢?

也有人认为,其预测太笼统。地震预测,本来就不可能太具体(但肯定可以预测),又怎么可能预测到发生在精确的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哪个时辰,震中在哪个省哪个市哪条街、或哪个县哪个村呢?当年的张衡地动仪,也只是预测在西北方向嘛!但你并不能因此就搪塞,就不重视,不采取应对措施吧?反正,在地震发生之前,几乎没有谁提到过这篇论文,没有谁重视它。这就不能怪这篇论文,而应该怪我们的有关部门和人士了。


那么,我现在想问的问题是,龙小霞这篇论文究竟能说明什么呢?
一,地震并不是不可以预测,而是可以预测的(其实,不光是这篇小小的论文。1992年,中国现、当代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地震预测大师翁文波教授,曾预言美国两次大地震的"神奇事迹",大家想必也都知道一些;更早的,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预告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为中国人争了光);虽然不可能很精确,但也应该引起我们重视。那些所谓的"专家"差劲、有关部门失职,这两个罪名是铁定的。方舟子曾经写过不少好文章,揭露科学界的弊端和丑陋,可这次却在维护地震方面的"专家",不应该。


二,地震既然可以预测,既然有人两年前也已经预测了这次地震,可为什么没有引起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及时和高度重视呢?再说,既然年轻的研究生都可以预测,那些 "德高望重"、"博大精深"的"专家"怎么会预测不到?怎么会没有反应?毕竟,这可是他们的职业、专业、事业啊!我想:

1,可能是地震太复杂了,有关方面的工作太难做了;但是,你不能因为复杂、艰难就搪塞,就推诿,就什么也不做啊!这可是你的工作,你的责任啊!


2,作者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研究生,"小人物"(尽管有几个教授参与,但他们毕竟只是当配角,而且他们在地震学界的地位、名望也一定不是太高),所以不被地震学界重视。可是,当年在《光明日报》上第一次撰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不也都是些"小人物"吗?MZD出现在GCD"一大"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时,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宣战"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不也还都是"小人物"吗?当然,我们不能把龙小霞及其论文与这些大师及其伟大成果相提并论,但是,其成果、其见解一点也不被学界专家、有关部门关注和重视,还是很让人寒心和失望的。这也反映,在当今文化、教育、学术界,论资排辈、各立山头、学阀衙门的坏作风还是很严重的。


3,太平盛世,我们更多的是歌舞升平、粉饰太平,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停留于享受和闲适,太缺乏忧患意识,对灾难太麻痹、麻木了。可是,这些年来,我们的天灾人祸还少吗?不说远了,就说今年,从年初的南方大雪灾,到藏独、法国圣火传递出事、最近的口足手疫,再到当下的西南、西北大震灾......人员财物的损失太严重了!血的教训太惨重了!我不是危言耸听,我不想做"乌鸦嘴",但我还是要警告大家,以后的事情还多着呢!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呢!我们该警醒,该积极行动起来了。


总之,地震现在是已经发生了,抢险救灾是第一位的。但与此同时,在下还是要多提醒大家几句。在此次事件中,我们的有关"专家"失职,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不够重视,不大力、及时、长期呼吁;我们的有关部门失职,不大力、及时、长期采取预防的应对措施,等到事后才亡羊补牢,但毕竟巨大灾难已经成为事实,是难逃其咎的了。而且,我们国人现在亡羊补牢,尚为时不晚;要是现在还不警醒,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将来还要为次第的灾祸"买单"的,则这种恶性循环的状况将伊于胡底?
附件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