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汶川震痛 震出了“新中国”之痛

作者:胡孟德  2008-05-29 07:1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今天已经是5·12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6天。此刻,大地还在痉挛,余震仍然频频发生。大地震无疑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痛。

默哀过后的中国人已经重新传递奥运"圣火"--这"圣火"能点燃灾区受害人内心的光明吗?媒体报道说,有不少网友建议奥运主火炬由地震中的"敬礼男孩" 点燃。要我说,这样的建议其实是在嘲笑并害了灾区的老百姓--我实在想不出让一个灾区幸存小男孩去点燃奥运"圣火"的意义何在。一个刚刚从大地震中逃生的小男孩,你们忍心让他马上跳入另一场灾难吗?饶了他吧,别让他接受那些"爱国主义"教育。

诚然,5·12震痛属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但"圣火"的"光辉"并不属于每一个有良知的我们。中国大陆所有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将奥运火炬称之为"奥运圣火",我不知道它圣在何处--在大陆的执政党眼里,只有领导者的权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此之外,哪还有什么神圣的东西可言。人权?普世价值?见鬼去吧。

一个小小的火炬,到了中国却成了"圣火",要让民众顶礼膜拜--这不是空话,在新闻管制当局眼里,奥运就是政治而不是体育,它的地位堪与曾经的十七大相比。有人也许会提醒说,这么看待"圣火",是不是上纲上线了?我会回答说不是。真正上纲上线的是执政当局。拿奥运当政治玩,这才是最大的上纲上线。

其实奥运"圣火"对中国而言是"泊来物"。不过我党自有良好的吸收消化泊来物的本事。想想看,马克思这个在西方哲学界只占了很小一席之地、甚至也许并不入流的哲学家,经过我党的消化吸收,到了中国却成了人人不得违抗的"主义"。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个"主义"国家:即便在大灾大难面前,也要坚持"把丧事办成喜事"的逻辑和原则。5·12地震后不过几天,就有很多网友抱怨CCTV已经没法再看,因为讴歌颂德的正面报道和宣传完全占据了上风;人民日报社后来甚至还表示要向灾区免费提供1000份《人民日报》,以便"及时将党中央、国务院对抗震救灾的部署和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传递到灾区人民中间"(见http: //cpc.people.com.cn/GB/117092/7254656.html)。

大地震震出了人性的光辉,也震出了党性的阴冷。我相信总有恢复大地震来临前平静的一天。只是最可怕的结果也许会是,"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算不得什么的"--到时候,一切照旧,该乔迁的政府大楼依然喜气洋洋地乔迁,不该上却上的工程依然上马,该引咎辞职甚至该处以邢事责任的官员依然风光在任。

而谎言依然将漫天飞舞。

但是有"乐观派"却不这么认为。比如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类似"大灾难是中国腾飞象征"的观点,温和一点的说法叫作"多难兴邦";又比如中国南方某大报发文称"汶川震痛痛出了一个新中国"等等。真是好得很,执政当局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情绪。

大灾难最后演变成虚无民族主义高涨的动力,而真相却少了追寻者,于是天底下不可思议的可笑之事仍然还是发生了。大地震让国人普遍清醒了、进步了吗?至今仍然不太容易找到蛛丝马迹;甚至悲观一点地说,大地震让一些人的思想意识水平倒退了三十年。那些坚持要追问的人,对他们来说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尖锐一点的文章和问责的声音,已经很难在公众平台上传达出去;而更为严峻的事实是,更多的人不习惯接受批评和追问,他们宁愿躺在政府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温情脉脉和感人故事中。甚至有些人还喊出了"解放军万岁"这样的口号。

5·12大地震的疑点和需要追问的事有不少,这些才是我们更该去做的,而现实却是社会陷入了感恩、感动和由灾难引发的"爱国主义"之中。这样的一个"新中国",到底新在何处?汶川震痛,实则震出了"新中国"之痛,这痛便是体制内某老人家说过的那句话: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共产党问题。这也是"新中国"诞生以来,从未解决过的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观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