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打坐冥想活跃脑部活动

 2007-07-11 00: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打坐冥想可能不只可以制造平静的效果,研究显示,佛教打坐冥想的练习可能还会产生脑部的持久改变。

研究人员发现,花费很多年修习佛教的打坐冥想训练的僧侣,他们的脑部有关学习与快乐的区域显示的脑活动,比那些从未练习过打坐冥想的人,要活跃很多。

这样的研究结果意味着,像佛教的沉思冥想的这种长期心智训练,可能可促使脑部活动和功能方面的短期和长期改变。

【佛教的打坐冥想可能改变脑部】

在这项刊于线上版国家科学学院程序期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八位长期修习佛教的僧侣,与十位健康学生的脑部活动。

这些僧侣的平均年龄是49岁,而且每位僧侣都受过打坐冥想的心智训练长达15到40年,约10,000到50,000个小时。

这些学生的平均年龄是21岁,他们之前并没有打坐冥想方面的经验,而且在研究开始前,接受一周的冥想训练。

两组人都被要求练习慈悲怜悯的打坐冥想,这种冥想练习不需要专注集中在特定的事物上;相反的,参加者被教导要产生爱和同情的感觉,而且不需要针对特定物体描绘出感觉。

研究人员在打坐冥想前、期间以及冥想后,使用脑电波仪来测量脑部活动。

他们发现,两组人在某种脑部活动(称为gamma波活动)上有明显的差异;Gamma波活动与脑部心智程序,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和有意识的知觉等有关。

佛教的僧侣在他们开始冥想前,有较高度的gamma波活动,而这种差异在冥想期间会急遽增加;事实上,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极高度的gamma波活动是前所未见的,是目前有记载中最高的。

这些僧侣的脑部区域有关积极的情绪,像是快乐的区域也显示较多的脑活动;研究人员表示,僧侣在冥想开始之前,有较高度的这类型的脑活动,这意味着长期修习佛教的或者其他形式的沉思冥想练习都可能可改变脑部。

虽然年龄不同也可能解释这项研究所发现的某些差异,但研究人员表示,冥想沉思练习的时间长短,而非年龄,明显地预测会产生的gamma波活动。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这些脑部活动的差异,是否是由于长期沉思冥想练习所引起的,或是在训练练习前就有的个人差异。

来源:国际厚生健康园区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