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莘莘学子一年到头苦背那么几本书,背到大脑麻木,丧失了求学的兴趣。这是高考对中国高中教育的最大伤害。
美国也有“高考”,人家名叫“大学申请”,其实还是要考试的。这种考试,也塑造着美国的高中教育。不过,高考的指挥棒最近对美国高中显示出一些良性影响,很值得我们参考。
大家都知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大学排名。但很少人注意,《新闻周刊》自1998年起,年年都公布一个全美公立高中的排名。这个排名非常有争议。许多富裕学区的优异高中榜上无名。比如马萨诸塞州,一直被评为全美最聪明的州。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其公立学校的考试成绩,上大学的人口比例。但这个充满优异学校的州,在今年《新闻周刊》100多个高中的榜上,只有波士顿拉丁一所入选。同时,有些成绩不好的贫困地区的高中,却高高地上了榜。更奇的是,《新闻周刊》的排名采取了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就是每个学校平均每个学生参加“高级考试”(Advanced Placement Test)、“国际学士考试”(Intl. Baccalaureate Test)和“剑桥考试”(Cambridge Test)的数量。这三个考试,暂且统称为高级考试,在美国的“高考”中越来越流行。换句话说,《新闻周刊》的标准是:谁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得快,谁的排名就高,等于明目张胆地鼓励大家跟着高考指挥棒转。
为什么会如此?首先看看这几个考试的性质。美国大学申请理论上不是考试,而要寄一大堆申请材料,但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学术能力测验(SAT)这样的标准化考试。大部分大学在录取时会参考这一成绩。近年来,随着升学战日趋激烈,考生在SAT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大家都拿高分,已经很难分出高下。同时,大学对这些高分也开始打折扣。特别是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高分也很难保证上好大学。因为录取官员认为,你家里有钱,一个补习班一个补习班地上,分当然高。另外,你因为家庭的优势,已经享受了教育优势,为什么还要把机会给你?结果,仅仅有个好的SAT成绩已经占不到什么便宜。
这就逼着学生进一步挑战自己,参加更高级的考试,进而导致了上述三门考试的风行。所谓“高级课程”考试,本来是给高中里特别优异的学生准备的。这些学生远高出同学一头,在班上无所事事;为了不浪费他们的天分,学校让他们修一些大学课程,参加大学程度的“高级课程”的考试。这种考试专业很多,通过后就可以在大学免修相应的课程。
“国际学士考试”则是来自外交官子弟所上的国际学校。外交官频繁周游列国,随行的孩子要不断适应新环境。为了他们孩子的学业,全球统一教程的国际学校系统应运而生。这种学校质量优异,其学生必须通过大学程度的考试才能毕业。这种考试有六个核心科目,每门考试时间长达五个小时。因为这种考试的声誉,许多大学录取时也拿来作为参考,和“高级课程”考试具有同等地位。“剑桥考试”大同小异,只是目前还没有前两个考试那样的声誉。
可以说,这些考试在高中的流行,等于高中教育升级,高中生提前学大学的课程。可想而知,在开始时,这种升级只能属于精英学校中最好的学生。但最近几年,考试越来越平民化。许多成绩不佳的学校甚至比优秀学校对之更热心。
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般而言,中高产的家长自己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自有一套,不愿意让孩子一天到晚围着考试转,特别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所以,在一些富裕社区的学校,不急于推着孩子上大学的课程。另一方面,劳动阶层的家长自己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把一切都寄托到学校身上。学校只要能让孩子拿高分,他们就欢欣鼓舞。开始时,人们对后进学生参加这种高级课程还有疑虑,觉得这是没学会走就想学跑。但初期的经验证明,一些学生学不好正常的高中课程,学大学课程反而很出色。他们参加这种高级考试拿了好成绩,一下子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信心大增,学业大幅改善。这就使许多弱势高中开始推广高级考试。
《新闻周刊》最近几年以平均每个学生参加的高级考试的数量给高中排名,理由不是竞争,而是平等。
主持的编辑称:目前美国高中的成绩和学生家长的收入水平成正比。以成绩排名,就好像在评价餐馆时不评菜做得好坏,而按顾客的收入水平打分。《新闻周刊》要评的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多少教育,而不是学生家长的富裕程度。开设这些高级课程,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学生要考一门专业,你就得开相应的课程。一个学校要设“国际学士考试”课程,考试机构的最低收费就达8000美元。而今年排名第一的高中,平均每个学生竟参加了14门以上的高级考试!排在100名的学校每个学生也平均参加了3门以上(当然,参加不一定意味着通过或拿了高分)。这些数字最客观地说明了学校方面的努力。
对这些高级考试,目前还有许多争议。许多大学提醒人们慎重,甚至不容许学生拿着这样的考试成绩免修有关课程。不过,大体而言,有这种高级考试成绩的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业比较容易。
在我看来,这种考试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给学生的求知欲封顶。美国的孩子所面对着的“高考”,如果包括这些高级考试在内,就有十几种之多。你可以根据特长选择,也不必像中国的考生一样,为了把一门课从80分提高到90分,长时间重复看同样的材料,做类似的练习。这样,高中生探求的知识领域海阔天空,并且能够因为自己的知识“冒险”而获得奖赏。考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们死读书。这样的原则,大概也是最值得中国借鉴的。
(作者系旅美学者)
美国也有“高考”,人家名叫“大学申请”,其实还是要考试的。这种考试,也塑造着美国的高中教育。不过,高考的指挥棒最近对美国高中显示出一些良性影响,很值得我们参考。
大家都知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大学排名。但很少人注意,《新闻周刊》自1998年起,年年都公布一个全美公立高中的排名。这个排名非常有争议。许多富裕学区的优异高中榜上无名。比如马萨诸塞州,一直被评为全美最聪明的州。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其公立学校的考试成绩,上大学的人口比例。但这个充满优异学校的州,在今年《新闻周刊》100多个高中的榜上,只有波士顿拉丁一所入选。同时,有些成绩不好的贫困地区的高中,却高高地上了榜。更奇的是,《新闻周刊》的排名采取了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就是每个学校平均每个学生参加“高级考试”(Advanced Placement Test)、“国际学士考试”(Intl. Baccalaureate Test)和“剑桥考试”(Cambridge Test)的数量。这三个考试,暂且统称为高级考试,在美国的“高考”中越来越流行。换句话说,《新闻周刊》的标准是:谁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得快,谁的排名就高,等于明目张胆地鼓励大家跟着高考指挥棒转。
为什么会如此?首先看看这几个考试的性质。美国大学申请理论上不是考试,而要寄一大堆申请材料,但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学术能力测验(SAT)这样的标准化考试。大部分大学在录取时会参考这一成绩。近年来,随着升学战日趋激烈,考生在SAT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大家都拿高分,已经很难分出高下。同时,大学对这些高分也开始打折扣。特别是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高分也很难保证上好大学。因为录取官员认为,你家里有钱,一个补习班一个补习班地上,分当然高。另外,你因为家庭的优势,已经享受了教育优势,为什么还要把机会给你?结果,仅仅有个好的SAT成绩已经占不到什么便宜。
这就逼着学生进一步挑战自己,参加更高级的考试,进而导致了上述三门考试的风行。所谓“高级课程”考试,本来是给高中里特别优异的学生准备的。这些学生远高出同学一头,在班上无所事事;为了不浪费他们的天分,学校让他们修一些大学课程,参加大学程度的“高级课程”的考试。这种考试专业很多,通过后就可以在大学免修相应的课程。
“国际学士考试”则是来自外交官子弟所上的国际学校。外交官频繁周游列国,随行的孩子要不断适应新环境。为了他们孩子的学业,全球统一教程的国际学校系统应运而生。这种学校质量优异,其学生必须通过大学程度的考试才能毕业。这种考试有六个核心科目,每门考试时间长达五个小时。因为这种考试的声誉,许多大学录取时也拿来作为参考,和“高级课程”考试具有同等地位。“剑桥考试”大同小异,只是目前还没有前两个考试那样的声誉。
可以说,这些考试在高中的流行,等于高中教育升级,高中生提前学大学的课程。可想而知,在开始时,这种升级只能属于精英学校中最好的学生。但最近几年,考试越来越平民化。许多成绩不佳的学校甚至比优秀学校对之更热心。
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般而言,中高产的家长自己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自有一套,不愿意让孩子一天到晚围着考试转,特别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所以,在一些富裕社区的学校,不急于推着孩子上大学的课程。另一方面,劳动阶层的家长自己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把一切都寄托到学校身上。学校只要能让孩子拿高分,他们就欢欣鼓舞。开始时,人们对后进学生参加这种高级课程还有疑虑,觉得这是没学会走就想学跑。但初期的经验证明,一些学生学不好正常的高中课程,学大学课程反而很出色。他们参加这种高级考试拿了好成绩,一下子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信心大增,学业大幅改善。这就使许多弱势高中开始推广高级考试。
《新闻周刊》最近几年以平均每个学生参加的高级考试的数量给高中排名,理由不是竞争,而是平等。
主持的编辑称:目前美国高中的成绩和学生家长的收入水平成正比。以成绩排名,就好像在评价餐馆时不评菜做得好坏,而按顾客的收入水平打分。《新闻周刊》要评的是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多少教育,而不是学生家长的富裕程度。开设这些高级课程,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学生要考一门专业,你就得开相应的课程。一个学校要设“国际学士考试”课程,考试机构的最低收费就达8000美元。而今年排名第一的高中,平均每个学生竟参加了14门以上的高级考试!排在100名的学校每个学生也平均参加了3门以上(当然,参加不一定意味着通过或拿了高分)。这些数字最客观地说明了学校方面的努力。
对这些高级考试,目前还有许多争议。许多大学提醒人们慎重,甚至不容许学生拿着这样的考试成绩免修有关课程。不过,大体而言,有这种高级考试成绩的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业比较容易。
在我看来,这种考试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给学生的求知欲封顶。美国的孩子所面对着的“高考”,如果包括这些高级考试在内,就有十几种之多。你可以根据特长选择,也不必像中国的考生一样,为了把一门课从80分提高到90分,长时间重复看同样的材料,做类似的练习。这样,高中生探求的知识领域海阔天空,并且能够因为自己的知识“冒险”而获得奖赏。考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孩子们死读书。这样的原则,大概也是最值得中国借鉴的。
(作者系旅美学者)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美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