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一则有关“得到与付出”发人深省的故事。话说有甲乙二人阳寿尽后,被带到阎罗王的面前。阎王看了功过簿后决定让他们继续投胎做人,并让他们选择:一个是“付出”的人生,另一个则是“接受”的人生。甲心生贪念,心想接受的人生没有辛苦,可以坐享其成,于是抢先选择了它;而乙并未因甲抢先了一步而懊恼,反而想着,付出的人生可处处帮助别人,多有意义!阎王听了两人的愿望后,提起判笔当下就定了他们的前途,对着乙说:“既然你选择付出的人生,那么你下辈子当富翁,专门行布施,把钱财赈济给穷人”。而甲呢?由于希望过着接受的人生,则被判下辈子当乞丐,一生接受别人的帮助。
这个故事便是再告戒我们个人的得或失不再只是单纯地从表相上判知。有时看似你是得到的一方,然而在看不到的另一个面相,你可能“因小失大”。
郑板桥当官时,他的弟弟因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以致各向前修围墙,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郑板桥,希望他帮忙打赢这场官司。然而郑板桥做了一首诗回信道:“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悉后非常感动,双方遂各自退让三尺,结果反而成就一桩更大的美事而成了六尺巷。
值得一提的是,郑板桥的处事态度提醒我们∶退一步乃建立在宽容的忍让基础上,并时时保持内心的详和宁静,思想才会清澈而智慧源源不绝,矛盾和冲突才有转圜余地,进而化危机为转机,享有真正的海阔天空。
传说是弥勒菩萨化身的五代后梁高僧大肚布袋和尚,有首知名的偈:“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一边低头并步步后退地插秧给我们的启示是,懂得低头和后退才能成事(迅速地把一畦田地的秧苗插好)。此外这首谒更进一步揭示了“后退其实是向前”的高层哲理。中国有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人生中有许多情境看似消极的退让,其实却是积极的转进。上述郑板桥弟弟和邻居各退一步后成就的美事超出预期便是最好的实例说明。
这个故事便是再告戒我们个人的得或失不再只是单纯地从表相上判知。有时看似你是得到的一方,然而在看不到的另一个面相,你可能“因小失大”。
郑板桥当官时,他的弟弟因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以致各向前修围墙,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郑板桥,希望他帮忙打赢这场官司。然而郑板桥做了一首诗回信道:“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居知悉后非常感动,双方遂各自退让三尺,结果反而成就一桩更大的美事而成了六尺巷。
值得一提的是,郑板桥的处事态度提醒我们∶退一步乃建立在宽容的忍让基础上,并时时保持内心的详和宁静,思想才会清澈而智慧源源不绝,矛盾和冲突才有转圜余地,进而化危机为转机,享有真正的海阔天空。
传说是弥勒菩萨化身的五代后梁高僧大肚布袋和尚,有首知名的偈:“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一边低头并步步后退地插秧给我们的启示是,懂得低头和后退才能成事(迅速地把一畦田地的秧苗插好)。此外这首谒更进一步揭示了“后退其实是向前”的高层哲理。中国有句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人生中有许多情境看似消极的退让,其实却是积极的转进。上述郑板桥弟弟和邻居各退一步后成就的美事超出预期便是最好的实例说明。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后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