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寻找遏制全球变暖的“高招”,一些人因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美联社记者认为,这些千奇百怪的“手段”完全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更重要的是,许多所谓“防止地球继续变暖”的方案除了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外,甚至还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新的污染或生态问题。
有人宣称,可向太空发射“地球专用遮阳棚”,利用其上的无数个人造反射器将前往地球的太阳光线反射回去,从而逐渐降低地球表面温度。也有人强调,要人工模拟火山喷发效应,通过向空中播撒成百上千万吨硫磺的办法来“遮阳”。更有人宣称可以让大量“人造树”来吸收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并且将其深埋在地表下。
用铁渣培养海藻消化二氧化碳
除了上述只能“物理降温”或者只吸收但不消化二氧化碳的方法外,还有家私人公司提出,利用海洋生物吸纳二氧化碳的新设想。该公司已开始向太平洋内投放50多吨铁渣,以便增加某个特定海域的浮游生物,特别是海藻的数量,从而让他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进而达到减少这种温室气体数量之目的。
据悉,每投放一吨重的铁渣子,其催生的海藻类生物将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10万吨二氧化碳。因此,如果这个技术能在大规模试验中获得成功,那么将可以消耗掉地球大气层中的30亿吨二氧化碳。尽管有科学家认为,上述计划颇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和水分,但是依然有不少公司和个人积极向该项目投资。
自从1990年以来,研究人员曾多次开展类似的小规模研究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利用海藻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果某个海域中浮游生物增加过快,可能会造成这片海域的“富营养化”结果将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温室效应”。
给地球打造“遮阳伞”困难重重
16年前,当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猛烈喷发后,曾让地球表面暂时冷却了一年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硫磺颗粒进入高空充当了“遮阳伞”的角色。一些专家因此提出,可利用飞机引擎、大炮和气球等向高空播撒“人造硫磺颗粒”,以抵消太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并强调此举不会明显增加大气中硫磺含量。
根据美国政府权威部门的测算,这种“物理降温”的办法性能价格比不高,因此前景不妙。据悉,如果要用硫磺为地球表面降温,人类每个月都必须向高空播撒几万吨硫磺。其成本将高于人们直接减少化石类燃料消耗量的支出。此外,这种做法不能减少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而且会增加酸雨的机率,给地球造成更严重影响。
美国还准备发射一个地球专用的“太空遮阳伞”,以便能减少大约2%的太阳光。目前,承担发射工作的运载火箭、充当遮阳伞的飞船及其制造原料都已处在“可行状态”。虽然每个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大约80万个“太空反光镜”,可整个项目需16万亿个反光镜才能发挥效应,因此需要进行2000万次发射。
此外,这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本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将无法估算。同时,单单是制造火箭与反光镜的材料就需要2000万吨,再加上这个项目预计历时30多年,耗资超过4万亿美元,几乎和美国的“送人类上火星”支出相当,因此其前景不为公众所看好。有专家称,“遮阳伞”类项目产生的降温作用,将被自己制造的污染所抵消。
“人工树”更是费力不讨好
所谓的“人工树”身材高大,看上去和手机信号发射塔一样“雄伟”。这种“树”顶部设有利用化学药品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每隔一段时间,人们必须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提取出来,然后采取“深埋”的方法将其处理掉。由于需要风和大量电力帮人工树吸引二氧化碳,因此它们只能“种植”在风力发电站附近。
研究人员宣称,人工树上面设有众多二氧化碳吸纳器。单个此类装置一年就能吸收大约25吨二氧化碳,这几乎相当于每名美国人一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了。可是,如何处理这些被吸收的二氧化碳仍是难题。有人提出可将其埋藏在地下的石油钻井内或海洋深处,这种做法和现在火力发电站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基本类似。
同地球“遮阳伞”相比,人工树不会造成新的污染,但其仍然无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有益物质”加以利用,只能是暂时改变这种温室气体的“藏身地”,同样是“解决眼前问题”的手段。一旦这些埋葬在地球内部的“温室气体炸弹”泄漏,“人工树”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将转瞬即逝。因此,寻找给地球有效降温的办法依旧任重道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才是关键。
- 关键字搜索:
- 地球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