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饮食观(图)
从小,不管是学校老师或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告诉我们“吃饭要‘定时定量’”,而大家也大多会奉为规臬;不过高龄96岁的前中医师全国联合会理事张骏,和同样是96岁仍在执业中的资深中医师姜通,却都认为让他们保持长寿又健康的秘诀,是“饿了才吃,不饿不吃”,颠覆了“吃饭要定时定量才健康”的传统说法。
饿了才吃,不饿不吃
为什么中医师会认为,“饿了才吃,不饿不吃”会比“饮食定时定量”来得更健康?因为这才能顺应身体机体的运作,真正补充身体所需。定时定量的优点是能够饮食有节,不过却没有真正去聆听身体的需要;大家都曾有过的经验,早上有吃早餐时,午餐往往胃口会比较差,这是因为肠胃的食物还没有完全消化,消化系统还在运作,没有休息,又要塞进食物,反而增加器官的负担。
很多更年期及停经的妇女,都会抱怨没吃多少东西就发胖,皮肤愈来愈糟,其实年纪增长后,热量的消耗就减少了,但需要营养素的剂量却愈来愈大,若还维持原来的食量,当然会变胖。
遵循老祖宗的智慧
选择食物时,基本的概念是蛋白质一定要充足,因为蛋白质是细胞修复的主要来源;原则上是每餐吃一个手掌心大、约手掌的厚度,因为每个人的体型不同,所需的量不同,所以尽量用自己的手掌来计量。而且每次只摄取一种蛋白质,例如想吃豆腐,这餐就全是豆腐类的蛋白质;想吃猪肉或牛肉,这餐的肉就全部吃红肉;想吃鱼,就全部吃鱼,因为同时吃太多种蛋白质,身体会有过重的负担。
而蔬菜的量则是蛋白质量的4倍,淀粉类的主食1天只要吃1~2次就好,维持菜多淀粉少的摄取习惯;而许多女性常会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会吃很多水果,徐慧茵认为,不管有没有糖尿病或是过胖,水果的摄取也要适量,1天2份拳头大小的水果,最多不要超过3份。
烹煮食物时,尽量不要更改传统煮菜的组合;如冬瓜蛤蜊汤要配上姜丝一起煮,不单是因为姜可以去除腥味,也是因为冬瓜和蛤蜊都属于寒凉性味的食材,加一点姜丝可以缓和寒性,同时也能发挥清热护肺的功效。每种菜的组合都经过千百年的验证,吃了以后身体最能接受,治方非常严谨,才能保持人体内各机体的平衡,因此,不能随意更改组合,像是梅干扣肉配的是猪肉,就不能配合羊肉,否则会引起胸闷等等。
饺子、包子少吃为妙!
为了健康,应尽量少吃饺子、包子、锅贴等面粉包裹肉的食物。为了让内馅多汁滑嫩,绞肉里常包肥肉,而面及油和在一起,是最不易消化的,油脂的热量也太高。因此,不管吃什么,都要吃天然且单一多种组合;如吃牛肉面,因面是单一的淀粉,牛肉也是天然的单一蛋白质。另外,烹煮食物尽量不加调味料,用食物原味带出美味。
- 关键字搜索: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