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温州商人:当年上海炒房就像集体去拣金子

 2006-07-27 21: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在炒热了温州本地的房地产后,温州人像当年抱团外出经商一样,把目光投向了外地房地产市场,而他们选择的第一站便是距离温州比较近的上海市。
  徐年的朋友林先生是较早一批温州购房团的成员。

  2001年12月,林先生参与的那一批120多人的购房团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上海,120人整整坐满了三节火车车厢。

  “那种感觉不象是去买房,而是集体去拣金子。上海当时的房价才三千多元,作为一个国际级的大都市,比温州的房价还便宜,这不是明摆着的金子吗!”林先生说。

  120人,用了三天时间买走了一百多套房子,把五千多万元砸向了上海楼市。

  最多的一次,他个人信用卡里揣了几百万的资金,手提包里有十几个身份证。由于上海“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三套”的硬性规定,林先生几乎动用了所有至亲的身份证,这样他经常往返于沪温之间,并很快带动了亲戚以及周围的老板加入,“只要有合适楼盘,我可以一下子组织到千万资金。”林先生不经意地说。

  2001年,炒房团杀入上海后,当年上海普通住宅、公寓以及别墅的季度销售面积平均增长率就高达15.2%、16.7%、22%,热点地区的楼盘价格急剧走高。到了2004年底,按照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上海市商品房均价已经达到8124元/平方米,中心城区均价超过10000元/平方米,其中 2003年和2004年两年,市中心房价涨幅超过30%。

  在上海,如果守着房价低进高抛,算不上热炒。那么温州炒家们是用什么手段把房价迅速炒高,从中获利呢?

  林先生对此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只是多动了一点脑筋罢了,根本没违法。”

  几经辗转打探,一位房地产业资深人士透露了其中的内幕,就是炒家们联合扮演上下家,利用转按揭或者现房反复自买自卖,不断抬高交易价格,从银行套取现金,最终可以赚到百万的利润。

  这位房地产资深人士说,温州炒家大多是相互之间串起来并与中介联手,在房价大幅上涨的时候趁机抬高房价,然后通过对买对卖的方式来套取银行现金。比如炒家甲和乙两人同时炒房,甲、乙分别购买一套一百万的房子。按照规定,甲和乙分别需首付三十万,贷款七十万。办好按揭或拿到现房后,甲和乙开始趁飞快上涨的房价抬高价格,找一家熟识的中介分别以150万的价格转手给对方。此时,甲和乙分别需为新买的房子首付30%即45万,贷款七成105万。由于甲、乙两人对敲炒房,所以给彼此的首付没有变化可以不做考虑,剩余的成本全部交给银行来办。在接下来的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已是二手房交易,通过与熟识的二手房中介进行运作,甲和乙都可拿到从银行贷来的105万现款。除去第一次购房首付投入的三十万现金和七十万贷款,实际上过此次交易双方都已都已经赚到了五万元。第一次炒房已完全变现。循环多次或者同时炒多套房子便可赚到上百万的钱。而最后,房子被炒到天价,炒家也不必继续付月供,任凭银行按规定把严重高估的抵押房产拿走。

  另外还有一种炒家,在通过自买自卖获得105万现金后,并不急于把钱用于还清七十万的贷款,而是将钱继续购买其他房子并按同样的步骤操作炒房,从中获得巨额利益。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