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杭州大学生7进河南艾滋高发区:同情震撼和叹息

 2005-09-08 08:3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太阳刚下西山,村口,几名老人坐在石块上,神情呆滞。房屋的墙壁上刷了一些标语:预防疾病人人有责。标语前面,都无一例外地画着一条红丝带。

六七名看上去都很健康的中年男子,从四周迎了上来,以我为中心围成一个圈,我小心翼翼地跟他们攀谈开来。

他们唾沫四溅,似乎在谈论另一个星球的故事。最后,我问他们:“现在还有艾滋病(图片-新闻-网页)人吗?”他们愣了一下,齐声回答道:“我们都是。” ---摘自杨松的艾滋病调查

时报记者 宋意丽

浙江传媒学院一名在校生,历时一年多、7次走进全国闻名的河南省上蔡县一艾滋病高发村。

期间,让他意外的是,他的新闻需要用钱“购买”,花了数万元,写出了21万字的报告文学。

40多个日日夜夜,经历无数次的情感震撼。但,也看到了一幕幕反常情景。

舅舅也曾卖血

杨松想去艾滋病高发区看看的想法,整整酝酿了五年。

父亲过早离开人世,杨松家境贫寒,舅舅担起抚养重任。

1999年,杨松中专毕业参加工作。那时,他得知了一个惊人秘密:这么多年来,为让杨松及兄弟上学,舅舅曾多次卖血!

杨松震惊,更感到恐惧。因为,当时他的老家已经有人因卖血被确诊得了艾滋病。

庆幸的是,舅舅没有感染。

就在这个时候,杨松得知河南上蔡县,有不少农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想亲眼看看的种子从此埋下。

第一次进入就感觉上当了

杨松阅读了大量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去年6月暑假,他第一次走进这个艾滋病高发村。

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的到了村口,眼前景象还是让他心情沉重:路边一座座新垒的坟包,有些密集,甚至成排分布,十分凄凉。村民在路上来来往往,表情漠然。

漫无目的地在村里瞎逛,远处,一位老妇人半跪着,手里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

“孩子怎么了?”杨松轻声问。

“不只是孩子,我们全家都困难啊!”老人低声说。

没等杨松缓过劲,老人竟独自说开了。

老人自称姓李,和儿子、儿媳妇一同卖血,后来3人都得了艾滋病。儿子、儿媳妇2000年相继离世,留下自己和孙子,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凄惨遭遇让杨松震惊,他掏出50元,给了小孩。

杨松问小孩子,是否知道自己有病,他懂事地说“知道”,并把50元轻轻地塞进了奶奶的衣兜。

“现在回想起来,我知道那是作秀。”杨松说。

因为,在那以后,他遇到了太多相同情景。

怪现象

一有外人来,就伸手要援助

有病不敢查,发病没药治,是现在不少艾滋病患者的实际困难。

更迫在眉睫的不是吃药,而是吃饭问题:治疗花光了他们所有的钱,由于患病,很多人已经无法劳动。

所以,为了延续生命,他们在走出“血浆经济”后,又进入了另一个怪圈,并且分化出了很多令人奇怪的“新兴职业”。

甚至,他们在经历了“艾滋风波”后,渐渐产生了一个恶习,只要一有外人来,就会伸手要援助。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