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天然资源及自然景观丰富,各省市地方风景旅游区以万计,有些甚至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保护区,但很少是经过整体规划,导致旅游区收入及维护情形每况愈下,甚至发生敦煌莫高窟珍贵壁画脱落,青海湖鸟岛草原化,岛群数量急剧下降危机。
远的不谈,就拿中国首都北京市而言,位于中南海市中心的故宫博物院因长年缺乏维护,或因照料不当,尽管仍是外国旅客到北京必游之地,但可看性愈来愈弱,而郊区的万里长城多遭破坏,古长城原貌已不复见,而长江三峡也因大霸工程而使原有景致破坏殆尽,对生态的践踏更是无法弥补。
大陆生态保护专家表示,对世界遗产最怕急功好利、眼光短钱的商业炒作,恶性炒作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破坏现状,导致遗产消失;间接的结果是人为因素强行介入世界遗产反映的自然或社会价值系统,从而引起世界遗产独一无二性的改变,丧失原有意义。
事实上,对于世界级文物遭到毁损及破坏,大陆舆论界已经多次高声呼吁保护文化遗产,拒绝炒作,但效果似乎有限,听得人多,做的人少。
有些地方政府将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大搞综合开发,配套景点;甚至用商业炒作,发行股票。有些地方政府还发出文件,要求当地的世界遗产在几年内必须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再举丽江古城及敦煌石窟壁画为例,有八百年历史的云南丽江古城,清晨七八点起就被熙熙攘攘的游客包围,从小桥流水边的饮店到僻静巷道,一直持续到深夜,文化古城成了“购物城”。敦煌石窟游客太多,呼出二氧化碳和光线的影响造成壁画变色剥落,二十年的损坏超过过去几百年来的自然侵蚀。
另外被大陆认为是保护及合理开发“双赢”的承德避暑山庄,自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一年游客由原有的一百万人次,暴增为三百万人次,山庄及周遭的寺庙几乎被商店和人潮淹没。
旅游界认为,大陆在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业方面,需要做全面通盘检讨,制定有强制力的法规和政策,否则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被消耗殆尽。
就拿德国和波兰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不但严格限制车辆进入,参观人数也有限制,连行进路线更有严谨规划。包括游客、导游和司机都要守法,执法又严,罚则很重,而当地民众和游客的守法概念也都很强。就连散漫义大利人,对古迹和文化遗产维护也十分重视,不仅文化管理单位,全民都切实执行相关规定。
反观大陆,就算一些地方制定规定,却不照章执行,或是“有钱就能通融”,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另一方面,大陆各地都有地方保护主义,政府希望藉旅游发展经济,奖励各地大搞假日经济;另一方面又希望保护文化遗产,宣称大力发展旅游,才有钱保护遗产,但两者本身就存在严重矛盾。
因此,不少旅游界人士认为,既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原本就希望让更多的人接触,但同时又必须做好维护及保存。因此位于偏远地方的文化遗产若无能力做到保护和维护,就必须“有限度”开放。
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游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及时间较不明朗,但保护古迹的态度及守法的精神无法获得立即改善的话,加上旅游景点又无法推陈出新,势必无法吸引更多人参观,这也难怪大陆各地风景区及文化遗产兴起一股卖断风,经营权及所有权分离的说法愈加盛行。
不过,更令大陆遗产保护专家担心的是,因旅游带来滚滚财源,已完全扭曲地方官员对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态度。一开始时,为争取世界文化遗产不遗余力,一旦得手后便拚命推出旅游项目,并把文化遗产视作“紧箍咒”,这种情形如何发展观光,如何刺激经济,又如何保护古迹名胜,再再考验中国大陆。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