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黎智英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所拍攝的照片。(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2月12日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與《蘋果日報》相關的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黎智英周三(11日)續作供。黎否認自己鼓吹美國與中國脫鉤,強調自己只是推測美國決定背後的盤算,又指當時已有傳媒大篇幅報道脫鉤,他只思考會否發生並在Twitter帖文提出問題。就黎在專欄文章提及「在《國安法》凌駕法律的專橫下……再沒有一百幾十萬人遊行抗爭」,黎今確認自己認為《國安法》侵犯遊行集會權利,直言「遊行示威已不再可能」;法官杜麗冰就追問黎,是否基於遊行人數銳減而斷定《國安法》侵犯人權,黎表示同意,惟杜官質疑《國安法》條文沒說會剝奪權利,黎就回應指條文稱人權受保障,「只是我不相信」。
笑言鼓吹制裁「比違法更嚴重」
就黎智英與李兆富於2020年7月15日曾作對話,當中李轉發《日經》有關制裁的新聞,並建議黎的Twitter帖文內容,提及中聯辦在港應有銀行戶口,以及提出制裁處理中聯辦戶口的銀行;黎當時回覆,指鼓吹制裁「太危險」,或會被指控顛覆國家或勾結外國,建議使用其他評論。黎今在庭上向辯方解釋為何用「危險」而非「違法」時,笑言因鼓吹制裁「比違法更嚴重」,而李最後應決定作罷沒發表相關帖文。
辯方今又展示同日另一帖文,涉及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就民主派初選發祝賀聲明,而帖文就指美國對香港的支持如今非常重要,可讓世界發聲及採取行動捍衛受中國打壓的自由;辯方關注「採取行動」意思,黎指是與中國對話、譴責中國,及可批評中國侵犯人權,並稱自己當時沒想過批評是否屬敵對行為。
不會直接跟蓬佩奧助理聯絡
黎於2020年7月15日與Mark Simon在Signal的另一對話,Mark Simon就向黎轉發來自蓬佩奧助理Mary Kissel的問題,問及黎是否不想美國與香港斷絕所有聯繫;Mark Simon並解釋,因Kissel從傳媒報道看到黎有關立場故感困惑。
黎智英當時回覆,解釋自己說過不需要撤銷香港特殊地位,因香港在《國安法》下不論如何都玩完,而重點不在香港而在中國,要用制裁阻止中國打壓香港。惟他又指,想過後認為美國撤銷香港特殊地位是對的,因當中美脫鉤,香港會成為中國的出路,「關上香港這對外窗口,可逼使中國更易同意美國要求」。
黎今強調,當時只是回應Mark Simon提問,推測美國做法背後原因,沒特別想過Mark Simon會否轉告,強調即使自己有Kissel聯絡方法,但兩人從未直接聯絡,因Kissel是政府官員,身分敏感,直接聯絡並不恰當,亦免造成任何不便。黎又在法官李運騰追問下稱,從未指示Mark Simon擔當兩人間的溝通渠道,惟同意Mark Simon在該次對話中視自己為渠道。
強調當時已有媒體有大篇幅報道脫鉤
辯方之後引述黎Twitter帳戶於2020年7月16日發表的帖文,提出問題涉及撤銷香港特殊待遇會否關上中國對外窗口,以及中美會否脫鉤;黎庭上解釋,自己採用問題形式是因脫鉤未成事實,只屬預測,與他早前向Mark Simon表達的說法一致,否認是鼓吹中美脫鉤,並強調當時已有媒體有大篇幅報道脫鉤,他只是思考脫鉤會否發生並提問。
辯方今亦展示黎智英的英文直播節目「Q&A With Jimmy Lai」(2020年7月17日)之謄本內容,黎在節目中指,港人需改變策略,以技巧應付局面。黎今解釋,其意思是要遵從法律行事,坦言當時實情對策略沒頭緒,但否認是有意鼓吹人掩飾自己犯法,重申自己只是主張港人要適應局面,從沒想過掩飾違法。
至於其專欄「成敗樂一笑」於2020年7月19日發表的文章〈時間就是武器〉,內容提到「遊行集結是我們應有的憲法權利,但是在今日《國安法》凌駕法律的專橫下,我們以後遊行示威,能得到警方不反對通知書的機會不大,再沒有一百幾十萬人遊行抗爭,令當權者震驚和令世人矚目的震撼場面。」
辯方指國安法條文保障人權自由 黎:我不知如何可相信
黎確認自己認為《國安法》侵犯遊行及集會自由等人權,直言「這就是會發生的事」,他雖同意辯方指《國安法》條文指人權自由仍受保障,但同時強調「只要《國安法》是取代《基本法》,我不知如何可相信條文」,又指《國安法》生效後,遊行示威人數銳減,「遊行示威已不再可能,沒有人會再這樣做,這如今也實現了」。
法官杜麗冰就追問黎,是否因遊行人數減少而斷定《國安法》侵犯人權;黎表示同意,同時重申原因亦包括《國安法》取代《基本法》,意味《基本法》承諾港人的權利已不復存在。
杜官一度問黎有否看過《國安法》條文,黎指「有」;杜官再追問「條文有說遊行和示威權會被剝奪嗎?」黎回應「沒有」,並指條文稱權利仍會受保障,「只是我不相信……條文也說如有不一致……」,此時法官李運騰就打斷道:「不是這樣寫,是如果《國安法》與本地法律不一致,《國安法》優先,沒有說是與《基本法》不一致」,而黎就回應指對他而言都是一樣。
法官質疑黎在文章鼓勵人繼續抗爭
辯方之後引述文章指,日後抗爭只能「化整為零」,採用不同行動和方式「集腋成裘」;黎在庭上直言,當時希望抗爭運動延續下去,但只是他一廂情願,最後沒有實現,又解釋採用「不同方法」的意思,是指採用「不違法方式」。
法官李素蘭就引述文章其中一段「若我們身段柔軟,雞蛋外殼像橡膠,扔向高牆可彈跳回來,我們力量便可以堅持下去作持久戰」,質疑黎在鼓勵人抗爭;黎回應,他只是指自己和其他留下的人在堅守原則同時不應固執,非鼓勵更多人加入抗爭,並確認自己如文章指,相信自己和與他並肩的人是站在歷史中正確的一邊。
辯方另引述文中另一段「最後國際對中國的制裁,會比當年六四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黎庭上否認是請求更多或更嚴厲制裁,只是認為撤銷特殊待遇後制裁陸續有來,是推測未來發展而非鼓吹,又解釋自己當時一廂情願想若示威平息,政府有可能不執行《國安法》,惟如今看來是「太天真了」。
案件編號:HCCC51/2022
(新聞原標題:【黎智英案】黎否認鼓吹中美脫鉤 法官質疑下堅持國安法侵犯人權)
責任編輯: 初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