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癢是肝不好嗎?(組圖)
許多人認為皮膚癢是因為肝病造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有時候沒吃甚麼也在癢,皮膚癢的確是許多人共同的困擾。有不少患者認為,皮膚癢是肝病造成的,因為肝的「解毒」功能不好,才會造成皮膚搔癢。事實上,導致皮膚癢的原因很多,肝病只是其中一端。
當肝臟發生病變時,肝細胞破壞、膽小管阻塞,膽汁運送出了問題,此時膽紅素容易由血液再吸收,循環到皮膚層,刺激神經末梢造成皮膚搔癢。因此,不管是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膽管疾病,都可能會身體發癢。慢性腎臟病也是一個常見的原因,由於慢性腎病,特別是進入了尿毒期,廢物排泄不良、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加上皮膚表面脫水,所以可能奇癢難忍。此外,像是糖尿病、甲狀腺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甚至是貧血、白血病也會造成皮膚發癢。如果透過相關檢查、診斷,仍找尋不出病因,就要考慮是否心理壓力、心情鬱卒造成的。
皮膚猶如內臟的一面鏡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就中醫觀點而言,皮膚猶如內臟的一面鏡子,皮膚癢絕對不是單純的皮膚問題,常常是「蘊於中而形於外」的,不僅與臟腑有關,更是全身體質及內、外環境互相交錯影響下的結果。舉其常見的證候,約略有五種:
一、血熱型:多發生於血氣方剛的年輕小伙子,平常容易口乾心煩,每當情緒煩躁或吃了辛辣、油炸物就皮膚搔癢;每當夏天或遇熱則外熱與內熱相合,病情加重。治宜涼血清熱、消風止癢,可用止癢熄風湯加減治療。
二、血虛型:多見於氣血不足,可能有貧血的老人家,常見皮膚乾燥、脫屑,面色無華,平時容易頭暈眼花、心悸失眠,一到冬天就搔抓得更厲害。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可用養血潤膚飲加減治療。
三、風濕型:以青壯年多見,多半是油膩、炒炸物吃太多,導致體內濕濁太重,每遇外來風邪,則皮膚搔癢,起水泡、丘疹、流水、糜爛。治宜散風、除濕、止癢,可用全蟲方加減治療。若是肝膽疾病發作黃疸時,以「濕熱」型多見,可選用疏肝利膽、清熱利濕,兼能祛風止癢的茵陳、金錢草、赤芍、地膚子、刺蒺藜等藥物。
四、風盛型:多因肌膚毛孔不密,易受風邪,鬱久化熱,以致皮癢無定處,搔抓不止,甚至皮膚肥厚呈苔蘚化。治宜搜風清熱、敗毒止癢,可用烏蛇驅風湯加減治療。部分慢性蕁麻疹、食物過敏也是屬於此類證型。
五、風寒型:多因體內陽氣不足,不能抵禦外寒,天氣一冷,則頭面、頸部、雙手等暴露部位,特別搔癢。治宜祛風散寒,可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加減治療。
明代《外科正宗》曾提到雞、鵝、羊肉,及蝦、蟹等海產類,均能「動風發癢」此外,如竹筍、煙、酒、濃茶、咖啡及辛辣刺激物,亦應避免。並要注意精神愉快,內衣柔軟,盡量少用手搔抓,因為抓會促進組織胺分泌,加重癢感。
總之,如果有持續性的皮膚癢,或者時常復發,就該注意是體內疾病的徵兆,千萬不能隨便買條皮膚藥膏搽抹,或買些止癢藥吃吃便算了事,因為沒有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那將是隔靴搔癢,非但搔不到癢處,還可能因為亂吃藥,真的把肝臟搞壞了。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