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的產生是用來輔助仁義的(圖)


仁義為本,法律制度則為輔,若本輔顛倒,則社會就亂。(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泰族》篇的部分內容。文中明確指出:法律制度的產生是用來輔助和幫助推行仁義的。

【原文】法之生也,以輔仁義,今重法而棄仁義,是貴其冠履而忘其頭足也。故仁義者,為厚基者也。不益其厚而張其廣者毀,不廣其基而增其高者覆。

[大意]法度的產生是用來輔助、幫助推行仁義的。現在如果我們看重法度而輕視、拋棄仁義,就好像看重帽子鞋子而忘記了頭和腳。所以仁義是厚實的基礎,想不加厚基礎就擴建房屋,房屋是要毀壞的,想不加寬基礎就增高房屋,房屋是要傾倒的。

凡是求學的人能夠明白天人關係(天道、人道之間的關係),通曉治亂之根本,用平和的心態、冷靜的頭腦來思考,觀察事物的來龍去脈,這樣也可謂掌握了事物的要略了。天地自然所營造化育的是禽獸草木,人類社會所制定的是禮節制度,還建造了房屋宮室,製作了舟船車輛一類的器具。作為治國的根本是仁義,作為統治的枝末則是法度。

本和末是一個整體,對兩者都珍惜是人之天性。將本放在首要地位,把枝末放在次要位置的人可算是君子。而用枝末來損害根本,這樣的人就稱之為小人。

君子和小人在其天性上沒什麼差別,不同的是對待本和末的先後不同。草木常以粗大的為根本,細小的為枝末。禽獸常以長得大的部分為頭、小的部分為尾。草木如果枝末比根本還要粗大,就會折斷。禽獸如果尾大於腰,尾巴就不能轉動。所以動物從口中進食就會全身肥壯,灌溉草木的根部就會枝繁葉茂。

天地自然化育萬物是有本有末的,養育它們又是有先有後。人治理國家,難道就沒有終結和起始嗎?所以仁義是治國安民的根本。現在如果人們不懂得致力於根本,卻致力於枝末的話,那就等於是放棄對樹根的澆灌而去澆灌枝葉。

法度的產生是用來輔助、幫助推行仁義的。現在如果我們看重法度而輕視、拋棄仁義,就好像看重帽子鞋子而忘記了頭和腳。所以仁義是厚實的基礎,想不加厚基礎就擴建房屋,房屋是要毀壞的,想不加寬基礎就增高房屋,房屋是要傾倒的。

《國語》上說:「不加強房屋的正梁,那正梁就承受不住重壓。重東西中沒有比國家更重的了,正梁之大也沒有比德更大的棟樑。」國君和他的臣民的關係,就像城牆和牆基的關係,又像樹木和根基的關係。根扎得深這樹木就牢固,牆基砌得好這城牆就堅實。百姓安定,居於上位的人就安寧。

(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