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六四」學運中,成千上萬的中國大學生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圖片來源:CATHERINE HENRIETTE/AFP via Getty Image)
1989年6月3日那天晚上,王楠問母親:「媽媽,您說今天晚上會開槍嗎?」
張先玲說:「四人幫的時候都沒有開槍,現在怎麼可能開槍呢?」
王楠,那時他是北京月壇中學的高二生,19歲,母親張先玲是原航天工業部的高級工程師,父親則是中國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王範地。王楠喜歡攝影,立志成為一名有抱負的攝影記者,因此非常關注學運的事,幾乎每一天,他都會趁著午休的時間跑去天安門廣場拍照。
「您看這個鏡頭多麼珍貴,如果沒有人拍下來,事情的真相就會搞不清。」他對母親說。
「我要把歷史鏡頭真實地記錄下來!」懷揣著這份理想,在6月3日那一夜,王楠帶著相機,頂著紅色頭盔,騎車直奔天安門廣場,卻在4日凌晨慘遭中共軍隊殺害,倒在天安門西側的南長街南口。他的死訊在事發10天後,才被告知給他的父母。
子彈射穿他的頭盔
王楠騎車前往天安門廣場時,現場仍有過萬人聚集。然而兩小時後,他在人民大會堂附近拍照時,遭軍人開槍射中頭部,重傷倒地。
根據王楠父母在事後的調查,當時,子彈射穿了王楠的頭盔,他左前額中槍,子彈從左後腦穿出,因而在頭盔後面留有一個彈孔。戒嚴部隊以槍傷者為暴徒為由,威脅在場市民不能救人,跟在部隊後面的醫學院學生只得就地幫王楠包紮,但因失血過多,王楠已經回天乏術。
1989年6月3日夜,北京民眾在槍林彈雨中搶救傷員。(圖片來源:Jacques Langevin/Getty Images)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