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作政府報告提就業 李克強的言論再受關注(圖)


圖為2023年「兩會」時的李克強與李強。(圖片來源:GREG BAKER/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3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兩會」在北京召開,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作任內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廣受關注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定在5%左右,並提出今年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前總理李克強的GDP和就業的相關性言論,再次受到輿論關注。

李強作任內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於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多數政策都會在「兩會」期間公布。

港臺時間3月5日上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作任內第一份政府工作報告

李強在報告中提及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

2024年重點工作包括: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政府投資,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000億元,特別國債: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等等。

縱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資深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對自由亞洲電臺說,這份報告內容基本上按照去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基調:「你看他增加赤字也就是3%,跟去年差不多。GDP增長如果沒有5%,他說要新增就業人口的數字是達不到的,因為今年的高校畢業生近1200萬人,他如果不寫增加5%,那麼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數字是編不圓滿的。」

李克強曾闡述GDP和就業相關性

李強在政府關注報告中總結,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為「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國際循環存在干擾」,包括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對內則為復甦基礎不穩,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多,尤其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另外,地方財力也吃緊、科技創新力不強,重點領域改革也有硬骨頭要啃,且政府施政存在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突出,讓改革舉措落實不到位。

從疫情導致民眾失業以及高校大學生近年畢業數量創新高來看,就業壓力不斷加大。

多年來就業都是中國總理們關注的指標,前總理李克強曾說,「之所以要穩增長,說到底就是為了保就業」。

2013年10月21日,李克強在作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經濟形勢報告時說,「過去,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大約100萬人就業。經過這幾年經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隨著服務業的加快發展,目前大概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130萬、甚至150萬人就業。我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有關方面反覆測算,都認為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經濟增長。我們之所以要穩增長,說到底就是為了保就業。」

李克強直言要穩增長、保就業「一種選擇是擴大財政赤字,增加貨幣供應量。通過打赤字、發票子來帶動投資,這樣做,雖然當年可能能見效,但需要財政、貨幣政策有相應的運作空間,更重要的是這種短期刺激政策難以持續。」

時至今日,中國經濟原有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按照中國現任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所列目標測算,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需要拉動240萬人就業才能實現報告中的兩個目標。

失業率居高不下 人口紅利也消失

中國人口減少,老齡化加劇,勞動力不足之際,中國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率。經過中國官方美化的青年失業率仍高企,而中年人就業也遇「35歲魔咒」,圖書館等公共場所裡坐滿了假裝上班的人,凸顯中國經濟孱弱不堪。

在上個月,一段北京38歲男子被裁員後,面對孩子的支出和房租的壓力瞞著家人偷偷送外賣後被妻子發現的視頻走紅網路。男子訴說了找工作的困難:「(人家)要35以下的,我38歲……不好找啊。」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2023年度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去年12月份,30—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3.9%。

雖然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中年人的失業率比平均值要低,但他們的情況同樣的艱難,甚至更糟。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他們不能像年輕人那樣選擇「躺平」或是「啃老」,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遭遇職場的「35歲門檻」的歧視。

據《紐約時報》中文網此前報導,肖恩·梁(音)年滿30歲的時候就開始思考「35歲魔咒」的問題。現在38歲的梁先生已經從一名技術支持人員轉行為私人教練。過去三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他一直處於失業狀態,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以及低迷的中國經濟。

但是他認為,失業的主因是自己的年齡。對包括政府在內的許多僱主來說,他的年齡太大了,政府將大多數公務員職位的招聘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雖然說我健身看起來還蠻年輕,」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但是人家看我們這種的話,就是屬於被社會淘汰的了。」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年輕人的就業率低於越南和柬埔寨。根據中國人大經濟研究所此前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在15歲以上就業人口佔全體人口的比例方面,2022年中國的比例是63%左右,越南是72%左右,柬埔寨更是高達75%。因此,這個報告得出結論:「能夠參與勞動的人口比例,中國已經不佔優勢」。

按照報告所述換句話說,中國勞動力供過於求,就業不足,實際失業率比官方數據高得多。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還顯示,在工資方面,中國原來的優勢也在消失。以2021年為例,中國每月最低工資是401美元(實際發放是每月531美元),而印度尼西亞是304美元(實際發放360美元),馬來西亞278美元,越南和柬埔寨只有192美元。「中國這麼高的工資,人口優勢也基本沒有了。」

據美國之音此前報導,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經濟學家謝田教授說,人口紅利,一是有人口,再一個是廉價的勞動力。中國目前的情況是不僅人口在減少,勞動力成本也在大幅升高。因此,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外流到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國家。

謝田教授說:「人口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一個大國也好,強國也好,人口開始衰落的話,它的國力一定可能要跟著衰落下去,這在歷史上也經常見到。因為你人口多了,生育也高的話,對人口的持續增長,才會刺激經濟增長,然後刺激更多的創新,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機會。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全部變成一個衰老的社會,因為人口減少的話,往往就是年輕人不生孩子,人又變老了,創造力也好,生產力也好,這些都開始走下坡路,那這個國家可能也要走下坡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