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2月12日訊】出口、投資和消費,一直以來都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出口又是非常特殊的存在,最早出口佔中國GDP能夠在30%以上,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對出口的依賴度也在降低。到目前為止,出口已經在中國GDP佔比中跌到20%左右。
但即便如此,在消費和投資不斷疲軟之際,出口自然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換個角度來看,對一個人口14億的大經濟體而言,經濟當然不能單獨依靠一個維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面開花。
但眼下,外貿出口正在變天。這其中最主要的變化,還是歐美市場。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如果目前的國際貿易趨勢能夠持續,那麼美國到2025年將超過中國,成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計算,德國對中國的進出口在2023年達到2530億歐元,約2720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連續八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但美國緊隨其後,與德國的貿易額在2023年達到2523億歐元,兩者差異非常小。
德國對美國的出口持續增長是美德貿易量攀升的主要因素。德國工商總會主管外貿的特萊爾說,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對德國製造的產品的需求將會有重大增長。這也意味著,按照美德貿易的增長趨勢來看,到2025年,美國就將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2023年一年時間裏,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降低了約9%,降至970億歐元,尤其是汽車和化工產品下降厲害,從中國的進口也下降了約五分之一,降至不到1560億歐元。
中德貿易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德國提出的「供應鏈多樣化」。取而代之的,就是美德貿易比重不斷增長。自2015年以來,美國一直是德國經濟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德國也在美國擁有巨額的直接投資。由於不斷變化的地緣局勢,同時美國的經濟表現強於預期,如果這些趨勢在2024年持續下去,那麼美國將取代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而這,已經不是中國第一次失去歐美市場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究其根源,除了地緣局勢的複雜性因素之外,還有就是中國生產領域的通縮和國際市場的需求下降,也讓中國製造業中小型出口商的生存艱難。這些出口商因業務收縮不得不相互比拚價格,展開「無情的價格戰」,當價格被壓縮到極致,對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消息。
另一方面,美國和歐洲等地區的利率上升和貿易保護也導致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不斷下降。這種價格和利潤受到擠壓的情況在出口行業已經相當普遍。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22年,中國在出口相關行業工作的人大約有1.8億人,而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1月份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收縮,而出口訂單則是連續第十個月萎縮。這些數據都讓外貿出口,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變化。
出口萎縮,背後跟著承受代價的,就是1.8億的相關就業人員。這在中國整體就業市場規模中,1.8億也是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佔比。因此,出口對中國的經濟乃至就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僅僅是德國,美國也是如此。
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還是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但在2023年,墨西哥二十多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美國進口商品的主要來源國,這一轉變也印證了美財長耶倫所說的友岸外包。
何謂友岸外包?其實就是美國從更友好、更鄰近國家進口產品的策略轉變。而上一次,墨西哥進口美國的產品超過中國,還要追溯到2002年,已經是二十多年。
川普(特朗普)自2018年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後,拜登在2021年上任後保留了這些關稅,這也導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份額下滑。這背後,也是美國友岸外包和製造業回流的共同結果。在新冠病毒之後,也讓美國尋求離美國更近的供應。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最新數據,2023年美國從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價值增長了近5%,超過4750億美元,自中國進口額下降了20%,至4270億美元,中美貿易的跌幅,讓墨西哥二十多年來首次成為美國最大商品進口國。
由於勞動力成本、貿易壁壘和地理位置的優勢,這些都讓墨西哥再度崛起,成為美國投資的主要目的地。相比之下,墨西哥製造業的優勢已經在不斷凸顯出來。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在2015年左右見頂,加之貿易關稅壁壘的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墨西哥建廠,例如比亞迪、特斯拉等等。除了墨西哥的人力成本優勢之外,貿易關稅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而這些,都讓中國製造業出口面臨著更艱難的局勢。
製造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經濟佔比上來看,製造業佔中國GDP比重大概在20%左右,而從就業人數來看,製造業佔中國就業人口在五分之一,也是一個很大的比重。
在就業和GDP上,製造業都能夠提供很好的份額。而面對宏觀經濟的更多不確定性,出口外貿,依然是中國經濟2024年著重發力的一個點,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