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跡象表明,外資的信心嚴重不足。(圖片來源:TED ALJIB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2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外資去年對中國投資跌至30年新低。外資撤離的同時中國經濟通縮,諸多跡象表明,外資的信心嚴重不足。
外資對中國投資跌至30年新低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國際收支中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加330億美元。該數據記錄的是與在中國的外國企業的貨幣流量,與2022年相比下降了82%,是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數據顯示了新冠疫情封鎖和去年復甦乏力的影響。自1998年以來,2023年第三季度的投資額首次出現下降。
外國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創下了自1993年以來的最低增幅,這凸顯了北京當局在尋求更多海外資金來幫助中國經濟發展時所面臨的挑戰。
經濟學家稱,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衡量的是淨流量,可以反映外資企業利潤的變化趨勢以及在華業務規模的變化。
並且,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在中國外資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下降了6.7%。
中國商務部早些時候的數據顯示,去年新進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下降到三年來的最低水平。經濟學家們說,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不包括現有外資企業的再投資收益,波動性小於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
外商直接投資簡稱外資,是指外國企業為獲得利益在本地(本文指的是在中國)所作的經濟投資。
以上數據顯示,北京當局在解除新冠疫情「清零」政策後,為吸引外資所做的努力還不夠,如果北京當局要成功實現其目標,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中國經濟的持續疲軟,凸顯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其它國家利率走高導致外資將資金撤出中國的情況。
由於發達經濟體應對通貨膨脹一直在提高利率,而北京當局一直在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因此外資有更大的動力將現金留在海外而不是中國。
最近對在中國的日企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這些企業大多削減了投資或保持持平,而且大多數企業對2024年的前景並不樂觀。
日本企業去年的淨新增資金是至少十年來最少的,僅有2.2%的日本海外新增投資流向了中國大陸。根據日本政府本月早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這一數字低於對越南或印度的投資,也僅相當於對澳大利亞投資的四分之一。
臺灣官方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臺灣企業也變得更不願意增加在中國的業務,去年的新投資額是自2001年以來最低的。台商歷來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投資者之一,但自2010年達到頂峰以來,臺灣企業一直在削減在中國的新資本支出。
韓國企業去年也削減了對中國的投資,2023年前9個月的新增外商直接投資與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1%,降至2002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外資對中國經濟與北京政策沒有信心
2月19日,日經中文報導指出,歐美企業在投資前會廣泛調查商業環境。再加上受2023年7月施行的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影響,多家調查公司的業務陷入停滯。呈現企業新增投資所需的調查無法完成的局面。
半導體領域受到美國對華管制嚴格化的影響,明顯遠離中國。美國調查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從該領域的直接投資對象來看,2018年中國佔48%的份額,但2022年降至1%。
美國在同一期間從0%上升到37%。印度、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合計份額也從10%上升至38%。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中國區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日前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國最新的疲軟的經濟信號「預示著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隱患重重的時期」。
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投資者們紛紛避險,離開中國資本市場。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文指出,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令投資人驚心動魄,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單是在1月份就蒸發1.5萬億美元,若與2021年所創下的高峰相比,中港股市蒸發了7萬億美元,跌幅約35%。同期間美國股市上漲了14%,印度股市上漲了60%。
文章分析認為,這顯示出北京當局的根本問題,就是外資和內資曾信任過往的高速增長。現在這種信任已經消失,為中國的成長帶來嚴重後果。
《經濟學人》指出,最值得注意的是,外國投資人已經不再喜歡中國了。近幾個月來,外資一直賣中國股票。
《經濟學人》認為,北京當局一連串救市的作法,例如,換掉證監會主席、祭出禁空令、要求國家隊進場救市等,只能暫時支撐股市。北京當局需要重新思考國家在經濟中的角色,只是習近平不太可能放鬆控制。而投資人知道無法逃避政治問題,就會更畏懼膽怯。
《紐約時報》中文網此前發布的文章認為,在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經濟曾看起來勢不可擋,推動它崛起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但中國經濟現在正受到一系列危機的困擾。多年的過度建設和過度借貸引發了房地產危機,同時還出現了更大的債務危機,而年輕人正受到創記錄的失業率的困擾。在經濟壞消息接踵而來之際,一個新的危機正在出現:信心危機。
人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越來越缺乏信心,並已開始轉向絕望。消費者不願花錢。企業不願意投資,也不願意創造就業機會。可能成為企業家的人不想創建新公司。
「信心不足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公司麥格理集團的中國經濟研究部主管胡偉俊說道。
他還表示,信心削弱與經濟下滑正在形成一種相互加劇的惡性循環。中國消費者不花錢是因為他們擔心就業前景,而企業降低成本、不再招聘是因為消費者不花錢。
消費情緒低迷,民間投資停滯。房地產公司瀕臨崩潰,地方政府揹負著沈重的債務負擔,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經濟增長受挫正在侵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盛氣凌人的指揮者形象,並可能對他執政十多年來的構成最持久、最棘手的挑戰。
「這是個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刻,可以說是對習近平政府最缺乏信心的時刻,」亞洲協會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說,「對中國經濟來說,情況越糟糕,習近平做出某種方向性調整的可能性就越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