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反腐 (圖片來源: 合成圖 今濤拍暗自製圖片)
【看中國2024年1月5日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後便大力反貪,起初獲得許多支持及讚賞。但近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視其為集中權力的工具,甚至將習比擬為毛澤東的追隨者,透過不斷革命的理念來治黨和進行整肅。
在中國經濟低迷、青年失業率堪憂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官員清廉簡約的運動也在持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領導人常以打擊貪腐的名義,來排擠對手、鞏固權力。而習近平進行的卻是「永不停息的清洗」,可謂是追隨毛澤東的「繼續革命論」。中國因貪腐而受處分的官員人數,從2013年的大約十八萬人增加到2018年的六十二萬人以上,是習近平上任前十年總數的四到五倍之多。
紐約大學法學院榮譽退休教授兼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孔傑榮(Jerome A.Cohen)表示,「中共定期打擊貪腐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習近平幾乎是在永久、逐漸擴大規模的基礎下執行這項運動……。中共黨內貪污很常見……所以如果想除掉某人,貪污永遠可以是工具」。
曾在微博調查中國民眾對官員貪污觀感的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政治系教授瑞特(Teresa Wright)表示,相對於毛澤東使用極端的言語進行鬥爭,例如打倒「修正主義」或「反革命」人士;習近平則是透過反貪排除潛在威脅。
學者:習近平非新一代毛澤東
紐約福特漢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中國法政學教授明克勝(Carl Minzner)也點出其中差異,並認為習近平稱不上是「新一代的毛澤東」(New Mao)。他表示,毛澤東採取的做法是由下而上,鼓勵民眾上街指責下屬或官員;習近平則是採取中央指揮的由上而下,而且對於民眾發起的活動非常謹慎:「習近平試圖把他的權力最大化,但他也非常清楚如果放任動員由下而上,擔憂情勢可能會失控」。
加州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瑞特說,中國官員在一邊由黨控制,一邊開放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貪腐的機會及行為能如此多且普遍,也是毛澤東時代難以想像的:「民眾對於習近平打擊貪腐不分官階高低,一開始可能是認為有益或正面的……。但十年後,我認為反貪運動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而現今中國社群媒體上冷嘲熱諷的文化十分普遍,也是毛與習兩大時代不同的地方。在毛澤東時代,根本沒有可以在網上抒發意見的機會」。
2021年5月10日在延安,一位小販正在賣習近平、毛澤東的肖像。(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尚未採取資產披露等方式根治貪腐
華爾街日報引述哈佛大學的調查發現,認為官員普遍清廉的中國公民比例從習近平上任前大約35%,到了2016年上升了接近兩倍到65%。儘管使用公款吃喝或舉辦奢華活動而受處罰的人數有所下降,但因不當贈送或接受禮物等較為隱蔽的貪腐行為而受罰的人數卻持續增加。中共黨內甚至有幹部選擇退休後才接受賄賂,以遮掩非法行為。
報導指出,習近平似乎認定一黨統治之下,難以根除腐敗。所以只透過警惕,而非資產披露等結構性改革來打擊貪腐。然而,以恐懼治黨,也扼殺了政策辯論空間,導致下級官員優柔寡斷,不利中國面對目前經濟低落等重大挑戰。
中國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從消失到撤職,其他涉及火箭軍貪污一案的九名將領如李玉超、張振中、呂宏、饒文敏等也在去年末被免去全國人大代表職務。時事評論人士王劍認為,整個管理層「一鍋端」對中國軍事作戰能力打擊很大,「但對習近平來說,權力更重要」。而這也是他能順利連任第三任國家主席的原因之一:「因為中國無官不貪,基本上他是透過反貪拿到許多中國官員的軟肋」。
已被免去中國國務委員、國防部部長職務的李尚福(圖片來源: ALEXANDER NEMENOV/AFP via Getty Images)
專家:中國司法專斷不利反貪
中國法政學教授明克勝認為,1980年代至2000年改革開放時代建立的權力制衡體制,沒能在習近平及其前幾任領導人任內下得以成熟,「正因為這些領導人不願意讓這些體製成熟,導致他們被迫訴諸於比較舊的機制像是恐懼或是意識形態,來讓人做他們想要做的事」。
中國及東亞法律專家孔傑榮認為,習近平強調要以司法定罪,時不時也有一些新舉措。比如,全國人大常委會2023年的備案審查工作報告認為,某些地方政府,暫停犯罪人員親屬的醫療補助及相關權益,例如限制他們乘坐飛機或是嚴審入學資格,以及限制入黨、參軍或擔任公職等作為,有違憲法精神。理由是法律責任應由當事人承擔,地方政府不因株連涉罪人員家屬,形同」連坐」制。
但孔傑榮認為中國執法實情遠非如此:「有許多非法執法團體、強制抓捕及拘禁。中共可以貪污的名義起訴任何人,然後讓人消失……。整體來說,司法運行非常任意專斷且秘密進行,而這不是打擊貪腐最好的方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