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幼年經歷對人性格的影響(圖)

 2023-12-01 15: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img5.secretchina.com/pic/2022/5-21/p3153341a578645751-ss.jpg
孩童(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通過一些思考,我認識到一個人的幼年經歷與性格之間的關聯,分享一點親身體會,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借鑒。

幼年的影響

我的母親脾氣暴躁,原因很可能與我外公外婆有關,外公外婆都是「老革命」,很早就加入共產黨,參加戰爭。婚後,外公因為有外遇,外婆氣憤的與他登報離婚。母親家族的人基本都是無神論,受中共邪黨的那種黨文化影響很深,性子急躁,說話高聲大氣,動輒對人有意見而不是善意理解。

我小時候,母親對我的缺點,就是訓斥、嫌棄甚至侮辱,讓人覺得自尊和人格受傷。她對別人的評價也時常體現出刻薄和勢利虛榮等心態。受母親影響,我內心缺乏安全感,並且漸漸也以與她類似的視角看世界,感覺人與人是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弱者」活該被看不起,覺得「強大」就是道理。

幼年的經歷使我形成了一種心態,確切的說是一種心理陰影,導致了很渴求人際溫暖以獲得安全感,很在意別人的認可、尊重、關愛,自我保護很強。怕被看不起、指責、否定,覺得這代表自己的失敗。似乎自己的價值需要藉助外界的認可才能得以證實。愛否定別人,也愛否定自己。因此,總是試圖把自己打造得「強大」,後來發現,我無論把自己哪方面打造強,都無法消除內心的不安,有時只是用「強大」掩飾了而已。

教育的思考

我發現,幼年被足夠關愛和善待的孩子,長大後感覺世界光明溫暖,即使有人對自己不好,都總把人往好處想,從理解和包容的角度想人,這就是善良吧。善良的人內心獨立而強大,不需要從外界索取關愛和溫暖,反而可以帶給別人溫暖。

家長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應該是,對孩子給予無條件的愛,讓孩子也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善待是無條件的,而不是和人的能力、成績、成功等附加物有關的。

一些家長卻對孩子簡單粗暴,無意中帶來很多傷害,孩子長大後習慣於把人往壞處想,覺得人都是自私而虛偽的,對人不理解不體諒,而是爭強對立。這就是不善良吧。家長對孩子不正確的教育讓孩子重視名利的「價值」,爭強好勝,就像我小時候,覺得「強者」就有資格看不起「弱者」,「強」才有前途,而「弱」就一切都不配,甚至活得很恥辱,這其實不是正理,而是世風下滑後的錯誤的是非價值觀。

一些觀察表明,童年缺愛的人,更容易早戀或婚外戀,不擇手段索取愛。一位朋友因此感慨道:「看來當媽的要對孩子好。當媽的不對孩子好的話,如果孩子問別人討愛有時候可能惹上麻煩。好像家裡吃不飽就到外邊垃圾桶裡翻東西吃,長大了也還是習慣常到垃圾桶裡瞅瞅。」

關於母教對孩子的影響,我想到了周圍的甲乙兩位朋友。甲的孩子,由於環境變化不適應等原因,很小的時候曾經不合群,敏感,時常滿臉不悅,眼神裡都是警覺,一些表現讓家長很沒面子,但甲對孩子很善,從不惱怒,悉心關愛和照顧,孩子漸漸從戒備變得開朗,性格越變越好,長大後品學兼優,很陽光,善良溫和。乙的孩子,小時候看起來活潑快樂,但乙對孩子各種不滿,惡意評價、打壓,孩子性格越來越差,後來很變異,甚至還有種反社會人格。

幼年心靈受傷,就像一個受過虐待的小動物,對外界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對人不信任,警覺、戒備、對立、敵意。由於過分敏感,動輒劍拔弩張,一副隨時準備斗的姿態。還試圖用自己的「優勢」勝過別人,作「贏家」來證實自己,似乎人與人之間就是「輸」和「贏」的緊張競爭關係。而未曾受傷的健全的心靈,對外界感覺安全,對人信任,與人為善而不是對立。

改善性格

記得多年前,家人及朋友都曾指出我不信任人,但當時我認為的確不能一概信任別人啊,感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現在回頭一看,其實就是從小形成的對人防範的心,自己吸取了反面教訓,用惡意而不是善意想人。

今年年初,通過一些事我突然清晰認識到了自己有很強的自保心,由於怕被否定被傷害,因此就躲閃、逃避可能被傷害的一切,比如,說話怕被抓話把兒,怕被誤會,不坦蕩而是繞著說。由於怕,所以才躲、逃、繞,認識到後,我就嘗試著說話坦蕩,發現並不難,只需要扭轉一下習慣性的觀念就行。

一位好友曾指出我愛否定別人,家人也指出我有種與人對立的心,源於用惡意揣度別人。我體會到,「把人往好處想」是與人為善的關鍵,即使別人有錯,也要盡量從理解的角度去體諒包容。

周圍有兩位朋友容易把人往壞處想,莫名朝人發難,我過去對她們看不慣,感覺她們不善、很惡、眼裡沒好人。後來我想到了,我應該嘗試著像理解自己那樣去理解她們,也許她們也有過受傷的經歷才變得對人過度設防和容易攻擊,她們不是壞,而是弱、不成熟,不論年齡多大,但內心就像住著個敏感脆弱的孩子。我發現,一些性格強勢的人其實內心脆弱,容易受傷,容易動氣動火;而平靜、寵辱不驚的人才是內心強大而成熟的。

我曾經讀到一位網友在文章裡提到,她想在人際溫暖中獲得安全感的心,這啟發我聯想到了自己的類似問題。

把上面的種種結合起來,其實就勾勒出我的心態了,就是由於缺乏安全感而不信任人,自保,與人對立而好鬥,試圖通過「優勢」來「贏得」別人的認可及關愛,證實自己的價值。其實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來獲得安全感,惡意想人,對人或防備或攻擊,真是累,卻不會用最簡單而正確的方式——與人為善,包容別人也包容自己。

而追溯這些心態的起源,就是幼年經歷。有句話帶給人很大啟發:「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結語

幼年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從這方面反思一下也許有助於改善自己性格中的弱點,追溯到一些問題的根源,從而消除一些陳年累積的心理陰影,同時,也能使得自己更重視和知道怎樣善待自己的孩子。

来源:看中国投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