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港地產界龍頭企業,李嘉誠的長江集團。(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1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過往香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於自賣地,隨著經濟陷入低谷,土地價格也大幅下跌。今年已經有5塊拍賣土地流標,政府收入大不如從前。那麼政府將向誰開刀呢?早前有分析預計,過去幾十年賺得盤滿缽滿的地產商很大可能成為待宰羔羊。4日,有港媒發表評論亦將矛盾指向地產商。
上月末,香港政府公布本財政年度首六個月(即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財務狀況,期間整體開支為3,556億元(港元,下同),收入為1,313億元。計入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發行的綠色債券(綠色債券)所得466億港元收入後,本財政年度首六個月的財務狀況為1,777億港元赤字。
如果不計發債收入(編注:因為債款須償還,嚴格講不可算入政府的財政收入),本財政年度首六個月的財赤高達2,243億。截至2023年9月30日,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僅餘6,571億元。
回顧今年年初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時曾樂觀估計今年全年僅有500餘億赤字,賣地收入可達850億。事實上,政府今年有5塊地皮流標,賣地收益(連同補地價收益計算)估計亦只有約156億元,遠低於政府預計的850億目標。
「本土研究社」(「本研社」)2日發表文章,指香港土地價格一跌再跌。以位於九龍舊機場的啟德地皮為例:一塊閒置中的跑道區商業地(4C區4號),土地為商業用途,可建樓面面積為863,158 平方呎。該地皮2018年在估值高峰時達到146.7億元(下線為120.9億元),呎價13,000至17,000元。
不過,今年該地皮的最新呎價估值只有1,500至3,600(每呎),相應地皮估值在12.9至31億元之間,目前未見推售計劃。若以最低估值12.9億計算,5年內該土地價值大跌超過9成。
「本研社」指出,當政府財政進一步惡化和無計可施的時候將向誰開刀?
有分析人士對《看中國》表示,香港政府現在面臨財困危機,除了要高薪養活一個傀儡官僚機構和立法會,還要支付龐大的警隊和國安開支。
翻查政府資料,2023年香港公務員人數總計174,500人(不包括廉政公署和司法人員共約1,500人)。公務員每年的薪酬開支高達1,491億元。
分析人士說,即使在政府財赤的情況下,上個月仍宣布立法會議員加薪1.9%;司法人員劃一加薪3.62%。
以立法會為例,加薪後一般議員月薪由10.5萬元增至10.7萬元;可獲雙倍月薪的立法會主席月薪由大約21萬元,增至21.4萬元;可獲1.5倍薪酬的內會主席,月薪由15.7萬元,增至16萬元。與此同時,議員的醫療津貼獲相應調升,由每年3.65萬元增至3.72萬元;辦事處營運開支等也獲相應上調。至於任滿酬金,則維持在任內酬金的15%。
分析人士表示,可見政府正在用金錢籠絡人心來維繫統治,即使在巨大財赤壓力下也要給自己人,即「愛國者」加薪。那麼這就牽扯一個問題:如果政府的財政儲備被耗盡,錢從何來?
分析人士續指,目前香港最有錢的就是地產商,過去幾十年他們賺到盆滿缽滿,未來政府和發展商之間的角力將成為一大看點。
可能政府將發展商「共產」,反正今日的特區政府和共產黨已經沒有分別,「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先例,也許換一種符合現代社會形式的「共產」,但背後本質是一樣的。
另外一種可能是特區政府和地產商聯手割市民的韭菜,比如將樓價炒高,百姓要用畢生積蓄來供一套房子。過去幾十年政府和地產商都是樓市泡沫的得益者。在經濟規律的制約下,這一招未來未必有效。
當然,如果地產商尚有良知,也可能「軟對抗」,將資產轉投海外項目。分析人士認為,不管怎樣,在一個極權社會,最大受益者一定是政府,最大受害者一定是市民。
4日,《香港01》有評論文章將矛頭指向地產商。文章指,政府拍賣的土地多次流標,有聲音指責是地產商暗中聯手,故意出低價迫使土地流標,迫使港府賤賣土地,進而引發庫房收入大減,出現財政赤字。
還有更激烈的聲音要向中央舉報地產商,對他們做出懲處。文章認為這是地產商自作自受,「誰叫地產商長期賺大錢,難免讓廣大民眾產生不滿。」
不過,文章認為港府作為最大的土地供應者、最大的地產商,也是高樓價最大的得益者,有責任採取救市手段。文章建議,首先要讓樓市交易量恢復正常,製造更多吸引地產商買地的誘因,包括撤銷現今所有的樓市辣招。文章強調「非常時期必須用非常手段全力救市」,因為不利樓市的高息環境會維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至於文中所指的「非常手段」,大部分香港網民解讀為「打地主」。有留言感嘆,香港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奉行自由市場嗎?拍賣時不出價都有罪?歷史不斷重演,文革3.0根本正在港重演。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