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梁啟超讚其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詮言》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大道無形,大仁無親,大辯無聲,大廉不嗛,大勇不矜,五者無棄,而幾鄉方矣。
[大意]大道沒有形態,大的仁愛沒有偏愛,大的辯論沒有聲音,大的廉潔沒有欠缺的感覺,大的勇敢不自誇炫耀,能具備這五者,就差不多接近道了。
(註:以上這句,其釋義多種多樣,解法很多,此處僅供參考。)
無為是道的本體,處後是道的容貌。無為制約有為,叫做「術」,處後能制服居先者,叫做「數」。依照「術」行事就強大,審慎地運用「數」就安寧。
現在給人一塊和氏璧,沒有最終得到它的,是最先得到它的人;努力尋求才得到它,雖然被人埋怨卻不違背道義,是最後得到它的人。三個人住在一間客舍裡,其中兩人為事爭吵起來。爭吵雙方都認為自己正確,聽不進對方的話。另外一人雖然愚鈍,也一定會從旁判定誰是誰非,這不是因為他聰明,而是因為他沒有捲入和參與爭執。兩人打架,另一瘦弱者站在旁邊,如果他幫其中一個,那這個人就會獲勝;如果他將兩人中的一人拉開,這場相打就此平息。參加鬥毆的雙方都十分強壯,但卻都受這一瘦弱者制約,不是因為瘦弱者驍勇,而是因為瘦弱者沒有參與打鬥。由此看來,後來的能制約居先的,守靜能制服躁動,這是一種規律。
違背道、拋棄規律而寄希望於偶然和不當的機遇,改變常規和原有的法度,憑小聰明來碰運氣機會,機遇錯過就責難自己,僥倖碰中機會就認為是掌握了時機,暗自行動,假裝改正,行為愚昧荒謬,終身都不醒悟,這就叫狂妄。有了災禍就屈服,有了一點福就自滿,有了過失就後悔不迭,有了功勞就誇耀自大,始終不知返歸本性,這就叫狂人。
心裏有憂愁的人,就是有安適的床榻墊席也不能讓他安寧入睡,就是有米飯和牛羊肉吃也不能使他感受到美味,就是有琴瑟的吹奏也不能使他感到快樂。禍患解除,內心的憂愁去掉後,就會吃得香、睡得安、住得舒適、玩得快樂。由此看來,人的性情快樂是有原因的,哀傷也是有因由的。現在有人致力於增加人本性所不樂意的東西,而損害了本性快樂的東西,因此即使富裕而擁有天下,尊貴到做了天子,卻還是免不了成為哀傷憂愁的人。
大凡人的天性,都喜歡恬愉而憎惡憂慮,喜歡安逸而討厭辛勞。內心常常保持無慾,可稱為恬愉,身體保持無事,可稱為安逸。心處於恬愉閑適之中,身處於安逸舒適之中,等待天命的安排,心自快樂,沒有焦慮。這樣的人不會被身外的瑣事困擾,雖天下之大也不能改變他的處事態度,日月隱藏也不能干擾他的心志。所以他即使低賤也猶如尊貴,即使貧寒也猶如富足。
大道沒有形態,大的仁愛沒有偏愛,大的辯論沒有聲音,大的廉潔沒有欠缺的感覺,大的勇敢不自誇炫耀,能具備這五者,就差不多接近道了。
(待續)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