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13天「瘦了」四分之一(組圖)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水位持續走低,湖區水面面積十三天縮水超四分之一。(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姿綜合報導)中國大陸6月以來就持續高溫,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水位持續走低,湖區水面面積十三天縮水超四分之一。相關消息成為15日熱搜。

鄱陽湖13天「瘦了」四分之一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江西省水文部門表示,受持續晴熱高溫天氣、上游來水減少等多重因素影響,鄱陽湖水位在今年6月30日漲至15.18米後,每天以10到20厘米的速度,快速回落,湖區水面面積、容積也隨之大幅縮減。

截至7月15日上午9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13.08米,比多年同期偏低5米多。

在鄱陽湖余干縣康山段,大陸記者通過航拍鏡頭看到,因水位持續走低,鄱陽湖航道變窄,往日寬闊的湖面露出灘塗和綠草。

北京時間7月2日8點至15日8點,鄱陽湖湖區水面面積從2590平方公里縮至1850平方公里,容積從75.9億立方米降至42.3億立方米。

據資料,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形似葫蘆,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50∼70公里,北部狹窄僅5∼15公里。

鄱陽湖因其調蓄徑流、淨化環境、繁衍萬物的綜合機能,被譽為「長江雙腎」之一,是國際重要濕地和候鳥棲息地,江豚、白鶴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棲息於此。

去年也因乾旱露出湖底的明代石橋

事實上,進入新世紀後,鄱陽湖的乾旱不是新鮮事,新旱年頂替舊旱年,不斷成為媒體報導中「1951年來最乾旱的一年」。2022年鄱陽湖也因乾旱天氣,40天縮水69%,由湖變河,大片可通航水域消失,湖底的明代石橋也因此露出「廬山真面目」。

去年9月6日,鄱陽湖跌破8米進入極枯水期,刷新最早記錄。

鄱陽湖水位嚴重下降,當地民眾近日發現,在鄱陽湖外露的河床處,竟發現一頭懷疑擱淺死亡的江豚屍體。照片流傳後引起討論,令人關注長江流域乾旱問題。


鄱陽湖乾旱河床外露驚現擱淺江豚屍體。(圖片來源:網路)

江西當局回覆內地傳媒查詢時表示,目前雖無法確定有關江豚死亡和鄱陽湖乾旱有關,但承認乾旱對江豚帶來明顯負面影響。今年以來,當局發現數頭江豚在鄱陽湖死亡,有部分屬非自然原因死亡,其中以擱淺而死居多。

鄱陽湖都昌縣多寶鄉水域,嚴重乾旱導致湖區持續「縮水」,水底明代石橋露出「廬山真面目」,石橋長2930米,有1100多孔,所以得名「千眼橋」。

雖然這座橋長年浸泡鄱陽湖水裡,但當鄱陽湖的水位低於10.5米時,千眼橋就會露出水面。

 

本文留言

作者楊天姿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