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失去應有的獨立性,也難有促經濟增長的有效貨幣政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被任命為黨委書記,外界認為他將接任行長一職。但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大權獨攬之下,央行失去應有的獨立性,也難有促經濟增長的有效貨幣政策。
潘功勝或成新任央行行長 分析:具專業性但缺獨立性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7月1日獲任中共中央組織部任命為該行黨委書記。在中共政府控制國民經濟之下,黨的官員(黨委書記)比同級政府官員擁有更大的權力。
曾擔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的潘功勝在2012年6月調任中國央行副行長,任職長達11年,其中有7年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外界評價他是金融技術官員,曾經主管銀行財會業務的經歷讓他對財務指標很熟悉,曾經在劍橋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經歷讓他兼具國際視野。
《華爾街日報》也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潘功勝將接替易綱,出任行長一職,因為高層相中他的國際背景,能與各國央行總裁合作往來。
由此,有些人認為,潘功勝是金融專業人士,他若入主央行,意味著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將具延續性,也能穩定金融市場。
不過,一些分析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據美國之音7月6日報導,現居住在英國的《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共同作者傅立澤.霍伊(Fraser Howie)認為,中共的人事任命一向是「黑箱作業」,但不論潘功勝的任命是不是意外,他是不是習家軍,在習近平獨攬大權的前提下,外資圈都不寄望潘功勝能獨立行使職權。
他表示,習近平過去10年的作為,尤其最近2年出臺的許多監管法令和規章,對數據管控、高科技業和金融業的嚴打,或是設立金融監管總局,來強化中共對金融體系的管控,外資金融圈對此還是負評居多,在華外企也深感中國營商環境越來越惡化。
在中國河北省的金融學者賀江兵表示,原央行行長易鋼和黨委書記郭樹清應是屆齡退休,潘功勝也不是習家軍成員,因此,對於習近平勢力正式進入金融幫的說法有待商榷。而潘功勝就算出任行長一職,也無力翻轉中國經濟疲弱的前景。
在今年的年初,中國經濟出現短暫的復甦。之後很快呈現出疲態,官方公布的許多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出現了四十年來罕見的全面疲軟的狀態。實際上,中國今年上半年失業率持續上漲、海外訂單不斷減少、企業大批倒閉、房地產等主要行業持續低迷,社會消費疲軟,通縮跡象越來越多。曾經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所謂三大引擎--投資、出口和消費全部熄火。
習近平重視金融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動向值得關注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於5月18日正式揭牌,官方網站同時啟用;中國銀保監會相關官方宣傳名稱也更改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至此,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形成「一行一局一會」格局:中國央行、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
從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獲批,到5月18日新機構正式揭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建立僅僅用了69天。
習近平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開創了第三個領導任期的先例,並且確立了自毛澤東以來中國最有權勢的統治者的地位。年初至今,習近平對政府部門和中共體制進行密集和廣泛的重組。金融領域是習近平十分看重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權力比較大,橫跨原來的各金融監管部門,甚至把中國央行的一些職責承擔起來,中國央行失去了更多其本已有限的獨立性。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此前撰文《3年2萬億美元外匯消失 習近平的底線守不住》指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習近平多次在各種會議上提出的要求,成為各部委應對金融風險的「最高指示」。
文章強調,尤其是經過3年「清零」防疫封控,重創了經濟、清空了財政,期間習近平為了補充「錢袋子」,接連打擊科技和網際網路公司、民營企業,並且開出巨額罰單,但對於千瘡百孔的財政與金融體系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中國經濟現在面臨教科書般的危機,在中共二十大獲得連任的習近平,無異於坐在了火山口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