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失去应有的独立性,也难有促经济增长的有效货币政策。(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7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外界认为他将接任行长一职。但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大权独揽之下,央行失去应有的独立性,也难有促经济增长的有效货币政策。
潘功胜或成新任央行行长 分析:具专业性但缺独立性
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7月1日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为该行党委书记。在中共政府控制国民经济之下,党的官员(党委书记)比同级政府官员拥有更大的权力。
曾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的潘功胜在2012年6月调任中国央行副行长,任职长达11年,其中有7年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外界评价他是金融技术官员,曾经主管银行财会业务的经历让他对财务指标很熟悉,曾经在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经历让他兼具国际视野。
《华尔街日报》也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潘功胜将接替易纲,出任行长一职,因为高层相中他的国际背景,能与各国央行总裁合作往来。
由此,有些人认为,潘功胜是金融专业人士,他若入主央行,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将具延续性,也能稳定金融市场。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据美国之音7月6日报道,现居住在英国的《红色资本主义”(Red Capitalism)》一书共同作者傅立泽・霍伊(Fraser Howie)认为,中共的人事任命一向是“黑箱作业”,但不论潘功胜的任命是不是意外,他是不是习家军,在习近平独揽大权的前提下,外资圈都不寄望潘功胜能独立行使职权。
他表示,习近平过去10年的作为,尤其最近2年出台的许多监管法令和规章,对数据管控、高科技业和金融业的严打,或是设立金融监管总局,来强化中共对金融体系的管控,外资金融圈对此还是负评居多,在华外企也深感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恶化。
在中国河北省的金融学者贺江兵表示,原央行行长易钢和党委书记郭树清应是届龄退休,潘功胜也不是习家军成员,因此,对于习近平势力正式进入金融帮的说法有待商榷。而潘功胜就算出任行长一职,也无力翻转中国经济疲弱的前景。
在今年的年初,中国经济出现短暂的复苏。之后很快呈现出疲态,官方公布的许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出现了四十年来罕见的全面疲软的状态。实际上,中国今年上半年失业率持续上涨、海外订单不断减少、企业大批倒闭、房地产等主要行业持续低迷,社会消费疲软,通缩迹象越来越多。曾经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所谓三大引擎--投资、出口和消费全部熄火。
习近平重视金融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动向值得关注
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5月18日正式揭牌,官方网站同时启用;中国银保监会相关官方宣传名称也更改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至此,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形成“一行一局一会”格局:中国央行、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
从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批,到5月18日新机构正式揭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建立仅仅用了69天。
习近平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开创了第三个领导任期的先例,并且确立了自毛泽东以来中国最有权势的统治者的地位。年初至今,习近平对政府部门和中共体制进行密集和广泛的重组。金融领域是习近平十分看重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权力比较大,横跨原来的各金融监管部门,甚至把中国央行的一些职责承担起来,中国央行失去了更多其本已有限的独立性。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此前撰文《3年2万亿美元外汇消失 习近平的底线守不住》指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习近平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提出的要求,成为各部委应对金融风险的“最高指示”。
文章强调,尤其是经过3年“清零”防疫封控,重创了经济、清空了财政,期间习近平为了补充“钱袋子”,接连打击科技和互联网公司、民营企业,并且开出巨额罚单,但对于千疮百孔的财政与金融体系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中国经济现在面临教科书般的危机,在中共二十大获得连任的习近平,无异于坐在了火山口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