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4月7日訊】一個月前,東風汽車在湖北省掀起了史無前例的車市降價潮,隨著價格戰的迅速蔓延,超40個汽車品牌高調參戰,「跳樓價」、「汽車買一送一」等「高招」頻出。一個月後,這場混戰的硝煙依舊未能完全散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3月份新車交易量、成交價雙雙下滑。有交易平臺表示,3月成交量甚至下跌20%。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價格戰的殺傷範圍並不侷限於新車市場,二手車市場也同樣遭波及,新車降價被大肆宣傳不僅拉低了二手車成交價,更是打擊到了「次新車」和「准新車」的銷路。
3月汽車成交率依舊下降
對於3月的價格戰,機構不乏樂觀的看法。多家證券機構都在研報中分析,降價潮有望提振3月份銷量、修復行情等,然而真實的銷量數據並不像機構所預判的那樣樂觀。
從行業角度來看,即便是在行業整體降價的情況下,3月汽車成交率依舊呈下降趨勢。有媒體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獲悉,在近日的經銷商調研中,有多達51%的經銷商表示3月份成交率「下降」,36.5%的經銷商認為成交率「基本持平」,僅有12.5的經銷商表示成交率「增長」。
同時,在價格戰的背景之下,成交價格下滑已經毋庸置疑。上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研顯示,有80.5%的經銷商表示3月份汽車成交價格為「降價」,而表示「漲價」的僅有2%。
從成交端來看,成交數據也有明顯下滑。紐交所上市汽車交易服務平臺燦谷集團副總裁谷敏表示,因為3月部分品牌陸續大幅降價,終端消費者購車的「觀望情緒」濃厚,消費者也開始了「買漲不買跌」,3月「燦谷好車」交易平台上車商成交量相比2月下滑約20%。
此外,谷敏介紹,交易平臺成交價格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波動,以中低端車型為例,成交價格約下降2%-3%,「總體來說,降價潮對成交端的影響尤為顯著。」
對於本次混亂的價格大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主要原因還是之前公布的汽車排放國六B標準即將正式實施,谷敏說,「各大品牌主機廠迫於自身的整車庫存和零部件庫存壓力,需要在6月30日前完成零部件庫存及整車庫存消化,不得不採取激進的降價策略,短期內加快消化庫存。而部分品牌的後續跟進,則是因為消費者對於車市整體的觀望情緒短期內影響了銷量,被迫跟進降價。」
然而,在採用激進手段清庫之後,庫存情況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是衡量庫存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庫存滯留資金/流通資金,以50%作為榮枯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4月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高達62.4%,較2月提升4.3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即庫存滯留資金已經大於流通資金,汽車流通行業處於不景氣區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分析認為,3月份終端車價波動較大,雖然門店客流在提升,但是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訂單和成交率雙雙下降,經銷商盈利同樣下滑。
價格戰影響或將持續兩個月
隨著價格戰愈演愈烈,包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等在內的行業協會都發聲表達了價格戰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呼籲理性回歸,號召關注產業的健康發展。
谷敏認為,大規模的降價潮對於整體行業和車市的影響都是相對負面的,「作為在汽車行業有20年經驗的從業人員,我感知到當前中國汽車行業的內卷相當嚴重。絕大部分的新勢力車企,自身的經營當前均無法實現盈利,無論利潤還是現金流均為負;反觀傳統車企,也從過去的高速發展期進入了可以說是艱難時刻,利潤大幅下滑,甚至部分長期盈利的傳統車企均出現了虧損;原先享受了汽車行業發展紅利的品牌銷售渠道,也因經歷疫情三年而虧損,整個汽車行業的經營現狀,可以說邁進了相對艱難期。」
就車市上濃烈的觀望情緒,谷敏判斷,價格戰不僅造成了消費者當下的觀望情緒,還在一定程度上令消費者對車市產生了誤解。
他解釋說,「消費者對於汽車行業企業的經營現狀並不瞭解,絕大部分消費者可能認為,汽車行業中無論車企還是渠道,均利潤豐厚。經歷了此番如此大幅度的降價潮,本人認為,更會加深部分消費者的認知,從而在一定時期內影響一些消費者的購車決策。」
「但是這種影響,隨著更多車企和地方政府的理性對待,消費者會慢慢回歸理性判斷。個人認為影響的週期不會太長,但也將持續兩個月左右,期待車市秩序早日回歸理性。」谷敏補充道。
經銷商直接面對消費者,對於市場的感知更為敏銳,對於接下來的銷量走勢,經銷商端也難言樂觀。4月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樊宇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形勢分析會上介紹,對於4月份需求狀況,經銷商普遍認為仍將進一步下降;而對於今年整個第二季度,多數經銷商抱以謹慎樂觀的態度,壓力仍舊比較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