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十分豐富,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然而,這些中華禮儀用語已經快要失傳了,快一起來看看,並且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吧!
禮儀用語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
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
請人幫忙說「勞駕」,請給方便說「借光」。
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
讚人見解用「高見」,自身意見用「拙見」。
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到用「光臨」。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別人離開用「再見」,請人不送用「留步」。
歡迎顧客稱「光顧」,答人問候用「託福」。
問人年齡用「貴庚」,老人年齡用「高壽」。
讀人文章用「拜讀」,請人改文用「斧正」。
對方字畫為「墨寶」,招待不周說「怠慢」。
請人收禮用「笑納」,辭謝饋贈用「心領」。
問人姓氏用「貴姓」,回答詢問用「免貴」。
表演技能用「獻醜」,別人讚揚說「過獎」。
向人祝賀道「恭喜」,答人道賀用「同喜」。
請人擔職用「屈就」,暫時充任說「承乏」。
【敬詞】
令,用於對方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如:「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令愛」、「令嬡」,尊稱對方的女兒;「令兄」,尊稱對方的兄長;「令弟」,尊稱對方的弟弟;「令侄」,尊稱對方的侄子。
賢,用於平輩或晚輩。如:「賢弟」,稱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齡小的男性;「賢侄」,稱侄子。
恭,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如:「恭賀」,恭敬地祝賀;「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請」,恭敬地邀請;「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
拜,用於人事往來。如:「拜辭」,指與對方告辭;「拜訪」,指訪問對方;「拜服」,指佩服對方;「拜賀」,指祝賀對方;「拜識」,指結識對方;「拜託」,指委託對方辦事情;「拜望」,指探望對方。
貴,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幹」,問人要做什麼;「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氏;「貴恙」,稱對方的病;「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貴國」,稱對方國家;「貴校」,稱對方的學校。
芳,用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芳鄰」,稱對方的鄰居;「芳齡」(多用於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年齡;「芳名」(多用於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名字。
【謙稱】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如:「愚兄」,就是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就是稱自己的見解。
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敢,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於問對方問題;「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以上這些禮儀用語你還記得多少呢?趁現在喚醒你的記憶,也把它分享出去吧!
責任編輯: 明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