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控糖了 血糖還是高?警惕6個誤區(組圖)


建議: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前提下,餐後2小時可以進食水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而造成血糖過高。很多糖尿病患者用了降糖藥,也控制飲食和運動,血糖還是控制不理想,可能與以下6個控糖誤區有關。

6個控糖誤區

1、主食吃得越少 血糖越穩定

控制飲食是指在保證機體基本生理活動的前提下,適當控制每日總能量的攝入,有利於降低血糖、控制體重。主食攝入過少會導致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營養不良以及低血糖後血糖反跳性升高,不利於血糖平穩。

建議:一般正常體重的成年人每日攝入主食量200~300克為宜,每日主食攝入量最少不能低於130克,不推薦長期按照最低標準主食量攝入。

2、不吃晚餐 有助於控制血糖

晚飯很重要,為機體提供必需的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不吃晚餐不利於血糖控制,可能會增加血糖波動。導致血糖反跳性升高甚至低血糖。

建議:晚餐要定時定量,推薦晚上6點左右進餐,最晚不能超過8點,如果距離睡覺時間較長,可以把正餐中的一部分拿出用於加餐(晚上9~10點),避免睡前飢餓引起低血糖,加餐不能選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免引起夜間血糖升高。

3、主食只吃粗糧

雖然粗糧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腹感,有效控制餐後血糖水平的穩定,但是要控制合理攝入量,並非越多越好。長期主食只吃粗糧,會造成膳食纖維攝入量過多,增加胃腸負擔,而且還會影響鈣、鐵的吸收,出現骨密度下降、骨質疏鬆和貧血。

建議:掌握好主食粗細搭配比例,推薦粗糧占主食的1/3~1/2。

粗糧包括全穀物和雜糧,全穀物包括燕麥、糙米、高粱米、薏米等。雜豆類包括綠豆、蠶豆、豌豆等,要區別於常說的大豆類,如黃豆、青豆等。

4、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長期不吃水果,容易造成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缺乏,200克水果可以提供約4克膳食纖維,推薦膳食纖維攝入量為每天25~30克。

建議: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前提下,餐後2小時可以進食水果

選擇血糖生成指數低的水果對血糖波動影響小,推薦選擇櫻桃、柚子、草莓、獼猴桃、桃子、西梅、蘋果、梨和橙子。每日水果攝入量100~200克為宜。

5、運動量越大 血糖控制越好


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雖然運動療法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但也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都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可能發生低血糖、過度疲勞、心腦血管意外和外傷。

建議:推薦每週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車和健身操等。每週至少3次,每次不少於20分鐘。

餐後1小時開始鍛練為宜。運動強度、時間和頻次要循序漸進,才能安全有效。有嚴重高血糖、合併心腎功能損害、急性糖尿病併發症等的糖友不適合運動。

6、過度關注血糖 心情焦慮

過度關注血糖,盲目追求血糖數值呈現為「直線」,只要血糖有波動就焦慮、失眠。過度關注血糖的起伏變化,造成心理壓力較大,失眠、情緒低落、焦慮也會導致血糖控制不平穩。

建議:正確對待糖尿病,既不能不重視,也不能過度焦慮,在藥物、飲食、運動綜合治療糖尿病基礎上,保持心理平衡,保證充足睡眠。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