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4日,民眾在湖北省武漢市接受Covid-19病毒核酸檢測。(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今天被疫情科普出的醫學術語莫過於核酸檢測了,在疫情期間,人們聽到最多的詞大概就是「核酸檢測」、「假陽性」和「無症狀感染者」了。雖然核酸檢測有諸多不足,但被認為是目前最快捷判斷人們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式之一,從2020年開始,中共政府及其駐外總領館公布,前往中國旅行檢測的要求,也強調需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在武漢疫情暴發之初,疫情肆虐,封城不僅造成整個社會癱瘓,還給當時肆虐的疫情披上恐怖的面罩,對於猝不及防的疫情,加上對這種幽靈般病毒不瞭解,人們不知所措,持續發燒或體溫升高是這種不知名病毒最初的特徵,許多患者不知道是否染上這種病毒,無法確診,有的醫院人滿為患,有的醫院,醫護人員在恐懼中,不敢過度接收病患,醫療系統陷入癱瘓,官方媒體沒有翔實的報導,人們從各種渠道打聽到的都是壞消息,整個社會充滿恐懼,當時患者的想法很簡單,能被確診,就能被醫院接收,那就有生還的希望,即使進入政府的方艙醫院隔離,也能避免家人被感染,出現哀求的場景,希望社區幹部給他們開證明,同意他們去做檢測。
當時檢測是一件難事,能夠被安排去檢測都很幸運,沒有足夠的設備進行檢測,最初的患者表現是呼吸道疾病,依據當時最新版的國家診斷和治療方案,醫院對疑似患者以CT掃瞄進行診斷,如果肺部出現問題,再使用試劑檢測來確認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因為用CT掃瞄診斷肺部,或用試劑檢測這兩種方式在確認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上都有不足。當時已發現有患者最初胸腔CT掃瞄正常,而試劑檢測也能造成假陰性(病毒感染者身上沒有檢測出病毒)、假陽性(沒有病卻檢測出病毒含量)等錯誤。最初病毒檢測後,需要兩、三天才能出結果。試劑檢測在當時只能作為輔助檢測手段。人們希望簡化檢測程序,找到更快捷的檢測方法。
2020年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有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經過應急審批。核酸檢測的網點越來越多,很快核酸檢測在全社會鋪開,與之前不同的是,不只是患者可以做核酸檢測,而是從上到下開展轟轟烈烈的全員核酸檢測浪潮,只要是活的,不管是人,還是寵物或家禽、魚類都被拉出來檢測,甚至還有給自殺的人檢測病毒這種可笑的情況。
當人們對這種病毒束手無策的時候,在危機中的人把核酸檢測當成保護自己的希望,大陸媒體上時常有報導說,檢測了好幾次都是陰性,最後一次檢測卻是陽性,最誇張的一例,連續做了10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第十一次出現陽性。沒有人去思考這種報導是為了給人感覺這種病毒很恐怖,還是一種終於檢測成陽性了的幸災樂禍的發泄心理,在當時的氛圍,這種報導讓人感覺是病毒太恐怖,需要加強做核酸檢測,核酸檢測在中國大陸蓬勃的發展。
從改革開放之後,街上釘馬掌的店換成打氣補胎,前兩年網購、快遞興起時,滿街都是快遞收貨的攤位,今天,街上擺攤最顯眼的是一身白色防護服做核酸檢測,一眼望去可以看到好幾個,與小買賣攤位偷偷摸摸不同的是,這些不停地播放,要求民眾做核酸檢測廣播的攤位,城管從不打攪,核酸檢測不只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似乎還隱含著很好的生機。
人們沒有去思考為甚麼檢測多次都檢測不出來,是不是試劑或產品質量出了問題,也沒有去想是否這種檢測方式本身有問題造成的,還是這種檢測的動機或目的不對,非要把被檢測者查出陽性才放心,檢測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就是三次,……,直到查處是陽性才罷休。導致核酸檢測出現錯誤的原因為何?當人們都依賴核酸檢測,那麼就應該再追問一下,如果把產品質量、設備問題、操作技能都完善了,能避開這種誤判嗎?
「假陰性」、「假陽性」不是核酸檢測特有的,「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是這次疫情才出現的,從現代醫學開始使用病毒檢測判斷人們是否被感染,患有某種病毒性疾病時,就出現假陰性、假陽性。所謂「假陰性」、「假陽性」是檢驗結果與實際不一致。專家將這種導致「假陰性」、「假陽性」的原因進行歸納,但是排除產品質量、操作不規範,人為判定時出現錯誤,以及被汙染等各方面因素之外,還是會出現檢測有誤,這是一些不明原因的「假陰性」、「假陽性」。此時「假陰性」、「假陽性」,是為了迴避檢測出現錯誤。因為再追問下去,無法回答病毒與疾病的關係。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