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了美國人的收支?(圖)

【看中國2022年5月25日訊】1、疫後美國居民有多少錢?錢往哪兒去了?

流量角度:資金來源上,疫情以來(2020-2021年),居民的資金來源相較歷史趨勢值合計多增近2萬億美元,其中「超額」可支配收入1.4萬億美元(疫情前每年可支配收入約16萬億美元,年平均增長4%),「超額」金融貸款4000億美元(疫情前每年金融貸款約5100億美元,年平均增長25%);1.4萬億美元的超額可支配收入中,2.1萬億美元來自財政補貼,幾乎是疫後「超額」可支配收入的全部來源;而疫情前的可支配收入中70%則來自僱員報酬。

資金去向上,疫情以來(2020-2021年),居民的資金去向相較歷史趨勢值合計多增近3900億美元,其中「超額」現金與貨幣基金(超額儲蓄)累計多增2.7萬億美元(疫情前每年現金與貨幣基金投資約-2000~2000億美元),且現金與貨幣基金投資在疫情前僅佔資金去向的-1%-3%左右,疫後佔比提升至12%;「超額」耐用品消費累計多增4000億美元(疫情前每年耐用品消費約1.4萬億美元,年平均增長4%),且耐用品消費在疫情前佔資金去向的8%左右,疫後佔比提升至10%;「超額」房地產投資累計多增1000億美元(疫情前每年耐用品消費約7000億美元,年平均增長8%),且房地產投資在疫情前佔資金去向的4%左右,疫後佔比提升至5%;而債券投資與非耐用品與服務消費則較疫情前累計減少1.9、1.6萬億美元。

存量角度:基於美聯儲發布的Z.1表中家庭部門資產負債表(存量、未經季調、考慮價格因素),疫後居民的總資產擴大34.1萬億美元至159.6萬億美元,其中現金與現金等價物規模擴大3.5萬億美元至6.7萬億美元;股權投資與共同基金規模擴大13.6萬億美元至42.6萬億美元;房地產資產規模擴大8.1萬億美元至38.1萬億美元。疫後居民的總負債擴大1.8萬億美元至17.4萬億美元,其中住房抵押貸款擴張1.3萬億美元。

2、「超額儲蓄」能否帶來更健康居民資負結構?健康程度整體改善

對居民部門整體而言,受益於居民持有資產的漲價,居民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年末居民資產負債率12%左右,而2021年資產負債率已降低至11%左右。

居民部門槓桿率疫後仍在低位,債務風險不大。從BIS口徑來看,疫情後受分母端(名義GDP)大幅下滑的影響,槓桿率出現小幅走高,從疫情前73%左右上行至最高78%(2021Q1);但隨著GDP逐步修復,槓桿率重新回落至76%左右。對比收入來看,由於疫情後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走高,分母端帶來以收入角度估算的居民槓桿率在疫後反而有所下降,維持在94%左右的水平,疫情前2019年槓桿率在96%左右。目前來看,疫後居民槓桿率仍遠低於金融危機前水平,居民部門債務風險不大。

對住房抵押貸款而言,抵押貸款雖大幅攀升,但居民地產槓桿仍健康。由於疫情後房價大幅走高,計算居民房地產資產餘額/住房抵押貸款餘額可見,疫後居民房地產投資的資產負債率持續走低,截至2021Q4已降至31%,相較金融危機前54%的峰值,目前居民房地產投資的資產負債情況依然健康。同樣的,居民房地產投資槓桿率水平在疫後也處於歷史低位,遠低於金融危機前水平。

3、「超額儲蓄」能否帶來「超額消費」的延續?能,不過規模有限

「超額儲蓄」集中在低邊際消費傾向的高收入群體,由於高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MPC更低,高度不均衡的「超額儲蓄」分配結構帶來後續儲蓄轉化為消費的規模或有限。在2.7萬億美元的「超額儲蓄」中,約70%集中在收入前20%的群體中,而後20%的收入群體在疫後並未獲得更多的超額儲蓄,儲蓄較正常年份的趨勢值反而減少386億美元。

另外,超額儲蓄並非居民收入,居民將儲蓄轉化為消費的比例本就更低。英國央行針對疫情期間居民消費的研究認為,居民傾向於將未消費的超額儲蓄視為財富而非收入,因此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花掉,超額儲蓄的MPC或將遠低於正常收入的MPC。

根據對居民消費傾向的情景假設,2022年超額儲蓄轉換為消費對全年消費支出同比增速的拉動在0.8-5個百分點,正常年份消費同比增速約3.8%,2021年消費同比增速約12%,超額儲蓄雖對消費有所支撐,但2022年消費支出增速相較2021年或也將顯著放緩。

「李嘉圖等價」效應可能進一步壓制家庭的消費傾向。紐約聯儲對居民預期的調查顯示,居民對未來一年稅率的預期值大幅走高。因此對未來更高稅率的預期可能會進一步壓制家庭對超額儲蓄的消費傾向。

本文留言

作者張瑜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