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哪一獨特民俗和呂洞賓有關?(圖)
四月十四軋神仙
明天(5月14日)是黃曆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的生日。(圖中右二為呂洞賓)(圖片來源:看中國攝影/Lu)
明天(5月14日)是黃曆四月十四日,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天是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道教仙人呂洞賓(原名呂嵒)的誕辰。而在蘇州有一項獨有的習俗--「四月十四軋神仙」正是與呂洞賓有關。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善良人敬神行善而獲得福報的真實故事。
王大猷信神好道 喜獲仙人賜藥方
話說南宋時期,一位名字叫王大猷的朐山人,在乾道年間(1165-1173)擔任忠翊郎和省乾的職務,居住在蘇州中街路。宋代官制很複雜,忠翊郎是正九品武階官,屬於小使臣八階列,如果不參與出使任務就是一個閒職,而「省乾」則是「總領所屬下勾當官」的別稱,負責由長官委派的具體事務,沒有官階品級卻有實職,又稱「幹辦官」。
因為有省乾的實權,人們多稱他王省乾。王省乾信神好道,廣受人們尊重,唯獨就是有癲癇病,中醫叫「風癲」,發病時很痛苦。
淳熙年間(1174-1189),王省乾的好友道士陸道堅奉皇帝的命令,在蘇州修建了一座名為福濟觀的道觀,民間俗稱為「神仙廟」。福濟觀附近就是王省乾的宅院。每逢黃曆四月十四日,也就是傳說中道教仙人呂洞賓的生日,王省乾都要在福濟觀中大設齋供,招待雲遊僧道,表示自己對神的敬意。
每次王省乾都要耗用數斛麵粉做成麵食,招待出家人,直到被吃盡為止。「斛」是古代的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為十斗。這樣行善施捨已經堅持了二十年。
某年黃曆四月十四,王省乾又舉辦齋供,所有的麵食都吃完了,他也有事臨時離開了。這時有位道士姍姍來遲,他說我不要吃的,只要些熱水洗個澡就行了。王省乾的夫人也是善人,就讓他在一個空房裡打水給他洗澡。道士洗完澡,夫人不願看他餓著肚子離開,就為他下了一碗麵。道士吃完麵,將碗反扣在桌案上就離開了。
王家的人來收拾時,竟然拿不動這個碗,前後數十人都如此。這時王省乾回來了,夫人跟他講了這件奇事,王省乾就親自去拿,結果輕鬆的拿起碗來了。只見碗下方扣著的,是一些丹藥和一張治療癲癇的藥方。大夥兒都了悟:這是遇見仙人了,因為這天四月十四正是呂洞賓的生日,所以都認為這個仙人就是呂洞賓變化顯現的。
善人治癒病體造福眾生 「四月十四軋神仙」就此相傳
王省乾將那些丹藥才吃了一小半,不僅癲癇徹底好了,而且「身體輕壯,容膚光澤」。從此他開始按照藥方的記載為癲癇病人治病,無論病人的癲癇病史有多長,病有多重,幾乎是藥到病除。從此他在門上掛了一塊牌子「遇仙丹」,以紀念仙人的神跡與大恩大德。他的名聲更大了,有的病人跋涉千里都要來找他看病。王省乾從此除了為人治病外,每年四月十四日更加努力的供養修煉人,逐漸的形成了「四月十四軋神仙」的習俗,後來也形成了以福濟觀(神仙廟)為中心的大廟會。
王省乾去世後到明朝萬曆年間,王家經歷了大約二十代人,一直珍藏這張藥方。也許是他們缺乏祖先的功德和那份善心吧,他們用那個藥方就不太靈驗了,但「四月十四軋神仙」的習俗卻一直代代相傳,廟會也越來越熱鬧。
因為仙丹與藥方被認為是呂洞賓賜予的,所以蘇州人還奉呂洞賓為中醫之神。《清嘉錄》有載:每年「醫士或招樂部伶人集廳事,擊牲為酬,或酌水獻花,以慶仙誕」。郎中、藥商,也要到神仙廟燒香祭拜。居家慶賀呂洞賓仙誕時,在廳堂居中懸掛呂洞賓畫像,供以壽桃、壽麵、時令果品。焚香點燭後,由醫學界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祭拜儀式。有的還請藝人演戲、奏樂娛神。儀式結束,眾人在廳堂共餐賀壽。
王大猷信神好道,行善積德二十餘年而不懈怠,最終神仙才出現展現了神跡,賜下仙丹與藥方,可知對於神佛的虔信,對於正信的堅定、堅持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為短期內沒看到神跡就放棄。
此外,我們可以從蘇州軋神仙民俗的形成,探知其根源在於神、神跡,其實以小見大,整個的中華文化都來自於神,中華文化就是一個偉大的神傳文化。
(資料來源:《類書集成》、《獪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