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西方聖人蘇格拉底 美德就是知識(組圖)

作者:慧明  2022-05-08 17: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蘇格拉底之死
蘇格拉底之死。由雅克.路易.大衛所繪(1787年)。(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公元前三九九年六月的一個傍晚,雅典監獄中一位年屆七旬的老人就要被處決了。只見他衣衫襤褸,散髮赤足,而面容卻鎮定自若。打發走家屬後,他與幾個朋友侃侃而談,似乎忘記了就要到來的處決。直到獄卒端了一杯毒堇汁進來,他才收住話匣子,接過杯子,一飲而盡。之後,他躺下來,安詳地閉上雙眼,離去了。

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

這位老人就是蘇格拉底(希臘文:Σωκράτης,公元前四六九年~前三九九年),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出身貧寒,父親是彫刻匠,母親是助產士。

青少年時代,蘇格拉底跟父親學過彫刻手藝,也曾從業石像彫刻。後來他自學古代哲學家著作、幾何、天文、音樂和詩歌,尤其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

三十多歲時,蘇格拉底以傳授知識為主,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四十歲左右,他成了雅典遠近聞名和最有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無論酷暑嚴寒,總是穿著一件普通的單衣,經常不穿鞋,對吃飯也不講究,只是專心致志做學問,一生過著艱苦的生活。

他經常在市集、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式各樣的人談論戰爭、政治、倫理道德和哲學等問題。

他一生沒有任何著作,言論和思想多見於學生柏拉圖的《對話錄》和色諾芬的《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中。儘管如此,他對後世西方哲學的影響卻非常巨大,哲學史家甚至把他作為古希臘哲學發展史的分水嶺,稱為前蘇格拉底派。

有關他的智慧語錄,在往後各個時代中也經常被拿來作為道德和正確行為的導引。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幾乎與東方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佔的地位相同。

美德就是知識

蘇格拉底的哲學主要在探討倫理道德問題,提倡人們應認識做人的道理、過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名言:美德就是知識,說出了「修德能讓人產生智慧」這個天機。

「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

他提出了「自知自己無知」的命題,主張只有放棄對自然界的求索、承認自己無知的人才是聰明人。

他認為神是世界的主宰,一切都是神的創造與安排,體現了神的智慧與目的,所以,最有知識的是神,知識最終從神而來。他反對研究自然界,並且主張哲學的目的不在於認識自然,而在於「認識自己」。

他因為這種認識和學說,有時被一些人說成是在貶低自然科學的地位。其實從古今修煉界的觀點看,蘇格拉底當時就已經理解到「上天」與「個人」的關係,以及「內修」(追求與天道合一)和「外求」(研究自然界知識)所帶來的結果是有天壤之別的。

西方啟發式教育的始祖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很獨特,從不給學生現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例如學生問他什麼是「善行」時,以下是他和學生間有趣的問答: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為信念選擇死亡

公元前四零四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中失敗,斯巴達國王建立的傀儡政府——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政體。

三十僭主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蘇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帶領四個人去逮捕一個富人,要霸佔他的財產。蘇格拉底拒不從命,拂袖而去,並且公開譴責其暴行。後來,三十僭主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

蘇格拉底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幹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籤選舉法實行的民主。

他的這種認識,觸動了當時一些民主派奴隸主的利益,於是有人控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係密切、反對民主政治、引進新神而對雅典神祇不虔誠、用邪說毒害青年等罪名,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

事實上,若說這是一場因政治利益或權勢者的妒嫉、造謠誹謗而引起的莫須有冤獄並不為過。審判結果,雅典當局要他在放棄原則與飲鴆而死之間做選擇,然而從此不再四處言說教導或遠走他鄉,並不是蘇格拉底的選項,因此最終被判處死刑。

蘇格拉底堅持,身為雅典公民就需遵守雅典法律。儘管在監獄關押期間,他的朋友們拚命勸他逃走,並買通了獄卒,制定了越獄計畫,但他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念。就這樣,這位七十歲的老人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世界名畫《蘇格拉底之死》

七十高齡的蘇格拉底如何在獄中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天?在柏拉圖對話錄《斐多篇》有詳細的記載。該篇章成為法國新古典主義奠基者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以及同時代畫家們描繪蘇格拉底的重要依據。

根據記載,當天赴死之前,蘇格拉底在監獄裡從容不懼地和悲痛的門徒和友人們,討論生死和靈魂不朽的話題,他始終鎮定自如,甚至提到地球周圍不同空間中還有生命居住等。這些聽來都更像是一個宗教先知會探討的議題。

新古典主義大師雅克-路易‧大衛於一七八七年繪製了這幅《蘇格拉底之死》。畫面有著戲劇性的光線和構圖,人物造形與表情的刻畫精確細膩,整體敘事性極強,以典雅的古典風格呈現了蘇格拉底的最後時刻。

畫中的蘇格拉底在中景右側,從天頂投射下來的明亮光線灑在他身上,使他成為畫面的視覺中心。

他的面部坦然自若,沒有透露任何委屈、恐懼或傷心的情緒,和其他人的悲傷表情成了對比。他正伸展出右手,準備從悲傷的獄卒手中拿過毒菫汁,左手指天的手勢則傳達出他不為生死所動的堅定。

坐在右側的是學生剋利托,他右手抓著蘇格拉底的腿,彷彿還在希望老師能改變主意。另一個學生柏拉圖則垂首閉目、背對著蘇格拉底坐在床端,他的身邊散落著手卷。

根據記載,當天蘇格拉底先把哭泣的妻子、孩子和親戚打發走,隨後便和門徒們有了最後一場對生死與靈魂的討論。所以從遠景左側的拱門中,可以看到一些親人正從台階處離去。

十八世紀後半葉的新古典主義哲學著重於強調復興古典時期(古希臘、羅馬)的莊嚴、道德與理想。呼應此一趨勢,法國畫家大衛的《蘇格拉底之死》以表現先哲蘇格拉底的堅信、堅忍為主題,成為新古典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英國著名出版家博伊德爾(John Boydell)在給同時代畫家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信中,就曾盛讚這幅畫作,認為是自米開朗基羅的西斯汀教堂天頂壁畫,以及拉斐爾的梵蒂岡壁畫之後最偉大的作品。

責任編輯: 禾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