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5月2日訊】二戰之後經歷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導致美國政府的債務難以為繼,最終只能通過放棄金本位實行高通脹來稀釋債務,讓美國政府的債務回到可持續的狀態,而七十年代的滯漲就是為實現這一目的而服務的。
在經濟學家看來,七十年代的滯漲是典型的「壞日子」,失業率、通脹率同時高漲讓人們的生活壓力急劇加重,這都是事實;而政治家則認為讓一個帝國的債務恢復到可持續狀態、讓帝國重新恢復活力又是一個必須的過程,從國家的層面來說又是「好日子」,七十年代的滯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個問題時,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1973年石油危機中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兩伊戰爭中的伊拉克和伊朗肯定不想成為化解美國債務問題的「棋子」,贖罪日戰爭(1973年)和兩伊戰爭(1980年)在本質上也是地緣政治事件,但卻在事實上都成了化解美國債務問題的契機——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妙,世界很多國家都在利用這些重大事件解決自己的問題,讓這些事件體現出不同的功用。
本世紀以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讓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不斷加大,2008年的次貸危機和2012年的歐債危機中,歐美社會開啟了量化寬鬆(本質就是濫印鈔票,量化寬鬆不過就是美化的名詞而已)的手段以應對危機對本社會帶來的衝擊,這直接導致各國政府債務率的暴漲;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歐美國家再次採取擴大財政支出(本質也是濫印鈔票)的手段來應對危機,這直接導致各國的債務率繼續暴漲,上述事件集合在一起就讓多數歐美國家政府的債務達到了難以為繼的水平。上述過程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美國政府債務纏身差不多。2020年下半年本人預計大宗價格將再起牛市,主要根據之一就是當債務難以為繼之後美國政府(也包括其他歐美政府)就必須再次通過高通脹來稀釋債務,力爭實現有序化解債務壓力。而高通脹意味著美元加速貶值,國際大宗價格是以美元來計量的,當美元加速貶值時,就會刺激大宗價格連續上漲。
IMF日前發布的報告已經驗證了上述推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20日發布的「財政監測」(Fiscal Monitor)報告(下稱「報告」)中警告,各國政府不要依賴通脹上升帶來的公共財政的短期改善,因這些改善很少能持久緩解財政壓力。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通脹率的飆升降低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借款和債務負擔。「但此種好處是不可持續的。尤其是在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與俄烏局勢的背景之下。」
根據報告,通脹意外抬頭(是意外抬頭嗎?應該問問拜登)降低了公共債務和借款水平佔GDP的比重。債務負擔下降的原因是,當較高的價格水平推高GDP(這裡是名義GDP)時,債務規模保持不變(債務就被稀釋)。此外,因通脹對稅收的提振作用大於對公共支出的直接提振作用,同樣也減輕了政府償債的負擔。數據顯示,高於預期的通脹已使美國政府債務與GDP之比下降約2%,新興經濟體的債務與GDP之比下降了約4.1%。
美國等歐美政府的算盤打的很好,IMF的報告徹底拔掉了它們的底褲,拜登政府打擊頁岩油、煤炭生產自然可以助推新能源的發展,但也可以通過能源價格推高通脹(讓美元加速貶值)來稀釋債務並改善自身的財政,收割的就是美國本土和全世界所有的美元持有人,俗稱「割韭菜」。
在這裡要注意的是,美元指數在過去一年是比較強勢的,意味著美元指數中一籃子非美貨幣貶值的速度更快,對本幣持有人的收割更加銳利。所以,在非美國家咒罵美聯儲推動美元加速貶值收割美元持有人是不道德行為的同時(美聯儲的不道德是天下皆知的),也應該照照鏡子看看更不道德的自己。
這是典型的釋放魔鬼的過程。
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什麼?是消費終端的增長。
有些國家熱衷於通過基建拉動經濟增長,但沒有終端消費需求時,基礎設施就沒有利用率,就是擺設,所投入的資金都會成為壞賬,基建所依賴的也是消費終端這個火車頭。
可影響需求終端增長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價格,通脹走高意味著價格高漲,終端就會萎縮,火車頭就會熄火,但為了化解債務壓力通脹卻需要停留在高位,這就是典型的滯漲模式。對於經濟和人們的生活來說,滯漲意味著失業率和價格同步上升,螻蟻們要經歷物價像烈火一樣燃燒的日子,當然也是發光發熱為國家債務做貢獻的日子。
或有人說,通脹上升到高位之後,可以推動工資收入同步上升(以保護需求終端的增長),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企業經營是有槓桿的,當生產成本(含工資)同步上升時,企業還要承擔資金成本、稅收成本等其他方面的成本上漲(企業所承擔的稅收成本上漲是政府推動高通脹要達到的目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財政收入),在企業利潤不變的情形下,產品成本上漲的幅度永遠會超過工資上漲的幅度。也就是說,工資永遠落在物價的後頭。這也可以通過拜登上任之後的數據得到證實,拜登上任之後美國一直運行在高通脹、高工資增速的狀態,但經通脹調整之後的時薪收入一直都在下降,見下圖,美國時薪購買力增速一直徘徊在負值區間(即萎縮)。
經通脹調整之後美國人的時薪收入一直都在下降(作者博客)
所以,在高通脹時期希望推高工資增速來保護消費終端的想法是無法實現的。
雖然,現在看來拜登政府通過高通脹暫時緩解了自身的債務壓力,但未來他會遇到難解的困難:
第一,需求終端下滑、經濟增速受到影響之後,財政收入增速就會下滑;
第二,雖然政府可以在短期內內壓制支出的增長讓政府的財政收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時間延長之後,政府僱員的工資和其它支出注定會跟隨通脹上漲,讓政府的支出放大,對財政收支的提振作用減弱。最典型的是巴西央行正在罷工,要求工資的上漲幅度必須跟上巴西的通脹率。
到這裡這篇文章就似乎該結束了,源於下面的結論已經比較清晰:
第一,既然美國等政府已經開啟了通過高通脹來化解債務壓力的進程,滯漲就是未來。
第二,用這種方式化解債務壓力注定是長期的緩慢過程,預計最少會以十年計。源於稀釋債務的過程如果過於猛烈、社會無法承受就會導致內亂甚至內戰。各國歷史上的高通脹時期一般都會持續十幾年,都是基於相同的週期性規律。
第三,當美國需要用滯漲化解債務壓力時,基於財政壓力沈重(類似上世紀七十年代)對世界局勢的干涉能力就會下降,所以在俄烏戰爭中美國多次聲明自己絕不出兵,這也是一種無奈。這就會讓世界從單級來到多級時代,雖然是多級,但美國可能依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只是失去了大部分霸權(警察)的權力。有人不喜歡美國這個「警察」,這傢伙也確實像個黑老大,但好在這個黑老大要休假了。未來,將讓人們體會沒有警察、只有山大王肆意妄為的日子,地緣衝突(戰爭)不斷爆發會徹底撕碎全球能源、糧食、工業產業鏈導致全球經濟不斷遭到摧毀性的打擊,而戰爭還會導致各國的財政支出高速膨脹,兩者共同讓全球通脹進一步惡化。等等等等。
最後還要警惕,如果美國這次玩脫了,導致通脹失控怎麼辦?那就會遭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拉美危機時期的情形,這也是很多人在今天都在考慮的問題。
美聯儲,已經打開了魔鬼之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