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瑩(圖片來源:中國外交部)
【看中國2022年3月9日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呼籲烏克蘭和平的一分鐘視頻在廣受歡迎的微信社交媒體服務上獲得了約19,100個點讚。在這段視頻中,她只做出了一個評論:「如果在你身邊兩個人吵起來要打起來,你是給他遞武器、遞槍、遞匕首呢?還是首先勸他們不要打起來,然後客觀瞭解發生衝突的來龍去脈,幫他們和平解決問題呢?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華春瑩是在上週俄羅斯軍隊2月24日進入烏克蘭後舉行的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做出上述表示的。這段話被國營的中國中央電視臺網站引用,觀眾隨後將其轉發到微信上。這是北京的信息傳遞機器如何運轉的一個例子。
分析人士說,這位發言人的言論及其從傳統媒體流向社交媒體,也是過去10天來有關烏克蘭的新聞在中國的典型傳播方式。
觀察人士說,中國官方的大眾媒體和受國家監控的社交媒體正在限制對戰爭的報導,這是中國為促和以及支持俄羅斯捍衛自身利益的權利所做努力的一部分。他們用俄羅斯給這場戰爭貼上的「特別軍事行動」的標籤,而不是西方常見的「入侵」一詞。分析人士說,國內媒體已經接到了如何描述這場衝突的具體命令。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在戰爭開始的第一天,中國的大眾媒體被命令不得報導對俄羅斯不利的新聞。
人權倡導組織人權觀察駐紐約的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王亞秋(Yaqiu Wang)說,中國的社交媒體也在審查內容。
新的故事,同樣的媒體控制
專家說,對烏克蘭的報導反映了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對媒體的控制方式,當時網際網路成為公眾的一個工具。中國屏蔽了部分網站,下令刪除某些內容,並要求主流媒體根據維護國內社會秩序和維持公眾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層信心的嚴格指令進行報導。
社交媒體正在屏蔽任何談論組織與戰爭有關的抗議活動的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並停止包含有關烏克蘭婦女的粗俗和性評論的帖子。
「他們審查的內容正在改變,他們推出的宣傳也在改變,」王亞秋說。她指的是受到烏克蘭問題推動的內容新鮮度。但她說,「在方法、程度或控制方面,他們的控制方式沒有改變。只是內容在變化。」
總部位於曼谷的智庫亞洲中心地區主管詹姆斯·戈麥斯(James Gomez)說,共產黨的工作人員繼續按照一種「固定」結構來管理媒體,「作為這種敘事的重要推動力」。
「鑒於社交媒體,尤其是在中國國內的興起,出現了碎片化,這些敘述正在通過社交媒體等新平臺被推出。這是同樣的新聞,只是被不同的平臺和不同的受眾所消費,」他說。
支持俄羅斯?
夏威夷丹尼爾·井上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教授吳翁(Alexander Vuving)說,中國媒體強調了中國在這場衝突中聲稱的「中立」立場,並將焦點轉移到國內問題上,從而淡化了烏克蘭事件的「重要性」。
他補充說:「中國媒體似乎被禁止使用‘戰爭’或‘入侵’這個詞,所以他們不得不使用俄羅斯的官方定義,即‘特別軍事行動’」。
中俄關係在過去一年變得更加密切,但中國本週將自己定位為正在交戰的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斡旋者,而不是莫斯科的支持者。
一位北京出生的微信用戶上週對美國之音表示:「據我所知,我周圍的人主要關注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局勢的進展以及這一事件對全球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他不願透露姓名,以防他的評論引起中國網際網路審查人員的注意。
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相遇
就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有關和平的評論一樣,與戰爭相關的內容通常會迅速從新聞網站轉移到微信、抖音和微博上——這些社交平臺都位於中國,當局可以在這些平台上搜索關鍵詞。
據美國之音中文部報導,在洛杉磯的華裔電影人路易斯·劉(Louis Liu)把自己參加當地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集會的照片發到微博,累計了340萬次點閱和2萬次點讚後,這條微博被封殺。
中國的內容審查人員允許倡導人道主義的有關烏克蘭的帖子留在社交媒體上。3月2日,另一名中國男子在微信上發布了一分鐘的視頻,呼籲更多地瞭解烏克蘭的歷史和經濟影響,該視頻獲得了39400個點讚,目前還沒有被刪除。這段視頻說,烏克蘭的經濟規模與中國的商業中心廣東省的經濟規模相當。這個對烏克蘭友好的視頻中有一枚導彈從空中飛過的畫面,還有一個孩子的哭聲。
亞洲中心的戈麥斯說,中國官方的英語有線新聞服務——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和網路媒體正在發布有關這場戰爭的簡短新聞,以讓社交媒體重新發布這些新聞。例如,週一,中國國際電視臺播出了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談判以及不斷增加的戰爭難民的簡訊,這與中國以外人們接收新聞的方式類似。
然而,中國國際電視臺和其他中國媒體週一也在其新聞主頁上報導了俄羅斯宣布了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名單。
大多數新聞網站的頭條都是這個月在北京召開會議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聲明,以及上週在中國開幕的國際殘奧會的圖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