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micron在美有消退跡象 疫情再現曙光(圖)

 2022-01-21 23: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圖為2022 年 1 月 18 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市(Hawthorne)的一個新冠病毒快速檢測點,一名醫護人員在指導一位檢測者如何用鼻拭子從鼻子中取樣。(圖片來源:PATRICK T. FALLON/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22 年 1 月 18 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市(Hawthorne)的一個新冠病毒快速檢測點,一名醫護人員在指導一位檢測者如何用鼻拭子從鼻子中取樣。(圖片來源:PATRICK T. FALL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月21日讯】(看中國記者程雯編譯/綜合報導)傳播異常迅速的新冠病毒「奧米克戎」(Omicron)變種在美國幾個重災區的感染病例正在下降,這顯示出omicron感染跨過高峰出現消退的早期跡象,為新冠大瘟疫兩年多來起起伏伏的疫情又帶來一線曙光

根據路透社對公共衛生數據的分析,從週三(1月19日)往前一週的情況和再之前的一週相比,美國有15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和波多黎各的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人數在減少。

其中在Omicron感染激增非常嚴重的美國東北部地區(包括紐約州、新澤西州和羅德島州)的感染率下降了36%。

但是在全美國範圍內,這個下降幅度比較小,截至週三(19日),新的新冠COVID-19病例的7天值平均下降了1%。

由於COVID-19的數據統計通常會落後於實際情況幾天,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和醫學教授瓦法.薩德爾(Wafaa El-Sadr)說:「就Omicron的發展軌跡而言,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好兆頭。」

當然也有不容樂觀的情況,在美國受到Omicron毒株嚴重打擊的部分地區的感染病例數量下降為轉機帶來希望曙光的同時,美國還有很多地區的感染人數仍在上升。

例如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感染病例仍在攀升,每週增幅最高,為14%,其次是南部地區,增幅為8%,西部的各州為7%,只是最近幾週的增幅已經大大放緩。

在全美國範圍內,平均每天的感染病例仍然高達76,5萬人,但是已經低於1月15日的峰值80.5萬人。死亡人數通常比感染病例人數滯後大約三週時間,現在的平均每天死亡人數是1,950人,高於本月初的1,300人,但是遠低於一年前2021年1月感染激增期間每天3,300人失去生命的情況。

此外,新冠感染住院人數在統計上也是滯後的,本週三(19日)創下152,555人的歷史新高,但是過去一週的住院人數都在15萬人左右,這顯示出達到峰頂、趨向穩定的跡象。

薩德爾教授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境,同時有一線希望,隧道盡頭有光明。那道光或近或遠,取決於你是誰,以及你在哪裡。」

全美國的許多醫院系統仍在竭盡全力地應對由Omicron毒株導致的新冠感染激增。上週,拜登政府表示,將向美國六個州的醫院派遣軍事衛生工作者,以幫助他們應對大量的感染病例和醫護人員短缺問題。

由於Omicron病例激增,拜登總統也因應對疫情不利受到多方批評。聯邦政府因此在最近開始為美國人提供免費的家庭病毒測試盒,並且很快還將提供4億個具有高防護作用的N95口罩。

隨著美國進入新冠病毒大瘟疫的第三年,Omicron在寒假期間的迅速傳播打亂了美國人準備恢復正常生活的計畫。

一些學區的課程又被取消或延遲,教師和工作人員因感染生病或安全的要求而大幅減少。在一些繼續開放的學校中,也有一些學生感到不安全,而舉行罷課,要求改為遠程上課。這些都讓他們的父母們感到疲憊不堪。

公司和企業也改變或推遲了重返辦公室工作的計畫,很多娛樂場所也不得不又暫時關閉。

然而,最近在Omicron重災區出現的病例數下降以及在其它地區出現的感染增幅放緩的情況又為人們帶來樂觀的前景。

重要的是,與其它新冠病毒的變種毒株相比,Omicron已被證明是比較溫和的,儘管其傳染性強,但是引發的多數症狀輕微,人們已經逐漸接受了可以與omicron共同生存的想法,就像對待感冒或流感那樣。

此前,有多地的科學家已經利用模型預測,美國會在今年1月經歷Omicron感染高峰,之後的感染會迅速下降,到復活節(4月中旬)的時候,美國可能就會走出大瘟疫的陰影了。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