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9月24日訊】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核心挑戰,大概有五個方面:
第一是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仍持續存在。新冠疫情還沒有過去,不僅在全世界沒有,在中國也沒有。最近一兩個月的統計數據並不好。為什麼?最近一兩個月又有一個小的爆發期,特別是在經濟比較重要的地區,像江蘇、廣東、福建等地都出現了疫情,全世界經濟仍處於疫情影響的高度密切相關時期,還是沒有根本的解決辦法。
疫苗並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病毒在不停地變化,所以我們需要長期持續的觀察,未來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是大國博弈持續,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未減。在2018年提出的一個判斷是:中美的博弈從美國的方向來看,是朝著全面博弈的方向在發展,所以貿易戰只是前哨戰。
第三是經濟雖處於持續修復進程中,但面臨邊際放緩壓力。2021年上半年,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速高達12.7%,且中誠信國際預測全年增速有望達到8.3%,但經濟增速呈現逐季回落態勢,投資、消費、出口均面臨不同程度的修復邊際走弱壓力。
第四是債務風險處於高位,高基數下,短期仍存釋放壓力。穩槓桿基調下,2021年的槓桿率攀升放緩,但債務風險仍處於高位,根據BIS統計,中國非金融部門債務規模僅次於美國。2016年,中國對經濟政策做了一些調整,我們看到在過去的持續經濟增長中,槓桿所起到的歷史性增長。它推動了增長,同時也積累了風險,因此應該緩和債務風險的壓力。其次,信用風險仍有釋放壓力,尤其需警惕尾部企業信用風險,隨著信用的邊際收縮,2021年1-8月違約企業數量和規模同比均有增加,考慮到微觀主體修復仍有壓力及到期壓力,信用風險尤其是尾部企業的信用風險仍有釋放壓力。
第五是從中長期來看,人口、資源、全球化等紅利不斷衰減。過去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正逐步弱化:人口「老齡化」加快;資源消耗增大,環保壓力凸顯;在中美貿易戰及疫情衝擊背景下,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正在弱化。
雙底線思維
前段時間有一個分析,將中國2008年以來的宏觀經濟政策總結為雙底線:穩增長和防風險。筆者認為這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中國模式。2008年之後的全球經濟衰退過程中,中國經濟異軍突起走出的高速增長路線,進一步縮小了和美國在再GDP上的差距。
當前,貨幣政策應保持穩健狀態。保持穩健的數據,就是保持較高的貨幣水平。對中國來講,還是偏向於穩增長,這是要把握的一個最基本的動態。以現在的形勢來看,增長還很有壓力。上游價格上漲,下游市場的消費沒有跟上,在下游企業價格上不來、消費上不去的情況下,整個產業鏈條都遇到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在經濟政策方面,在未來消費領域期待再發力。
企業如何應對
很多問題不在創新型企業的考慮範圍內,因為創新企業有很多新的機會。
從宏觀來說,企業的應對有一定的規律性。關於企業擴張和融資,筆者近幾年一直呼籲要非常重視股權融資,避免過度的負債擴張。全融資包括股權和債權融資,很多創新企業是依靠股權融資走出去的,依靠負債就不行。很多中型企業或大型企業的負債非常高,不斷有大型企業出現問題。
任何時候,企業擴大規模都是有用的,因為只有擴大了,企業才能等比例的擴大企業融資。但90%以上的企業都是死在擴張之路上,要認真對待企業的負債規模和負債比例,特別是在未來經濟面臨不確定的情況下,不可以賭博心態,不能簡單化處理。
企業出問題,每家企業的客戶、融資、產業鏈都會受影響,企業家不能由創造財富的英雄,變成製造危機的罪人,這對民企來說一定要小心,而債務就是核心。看看現在的恆大,就知道過度的債務是可以輕易壓垮一家大企業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