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縱橫】西方為什麼強硬不起來(視頻)
【看中國2021年7月3日訊】六月中,美國和歐盟結束了圍繞波音公司和空中巴士的飛機製造之爭,長達17年的貿易爭端暫時告一段落,在今後五年時間內互相之間取消關稅。這場官司還要回溯到2004年,因為歐盟向空中巴士提供津貼,美國一狀告到世貿組織,川普上任後採取行動,向歐洲徵收懲罰性關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連歐洲的葡萄酒和食品也跟著遭殃,歐盟也不示弱,針對美國的菸草、果仁、威士忌徵收關稅。今年三月,美歐談判,同意暫時凍結關稅四個月,六月中達成協議,凍結關稅五年。促成美歐停火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中國,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也包括飛機製造,政府給予大量津貼發展飛機製造,對波音公司和空中巴士構成嚴重的威脅。中國商飛已經開發出了C919窄體客機,今年年底之前投入使用,直接跟波音737和空中巴士A320對抗。中國還跟俄羅斯聯合研製了C929寬體長途客機,中俄聯手更是構成長期的挑戰。
歐美也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很自然的就停止窩裡鬥,共同對付中共這個敵人,畢竟,中國製造業已經在汽車、火車、數字電子設備等各個領域快速跟進,大有後來居上的架勢。但是我在這裡要潑點冷水,西方世界真要在航空領域擊垮中共黨營飛機製造工業的話,可以說舉手之勞,但他們不會這麼這麼做。雖然中國商飛的C919客機在各個方面都比不過波音和空中巴士,飛行距離短、耗油多、在海外沒有市場基礎,但北京政府一定會動用中國巨大的航空市場來支持本土飛機製造,中國主要的航空公司都是黨營企業,他們必須得購買同樣是黨營企業-中國商飛製造的飛機。嚴格的說,中國商飛製造的C919根本談不上中國製造,因為在中國製造的部分僅限於組裝機身和機翼,這是飛機製造中相對簡單的工藝技術,只佔製造成本的四分之一,其他的,包括航空電子設備,都得從美國和歐洲進口,像是美國的漢威聯合(Honeywell)、柯林斯航空系統(Collins Aerospace),飛機引擎是最複雜的部分,從美國的通用電器(General Electric)和法國的賽峰(Safran)公司進口,要對抗中國飛機製造,只要禁止這些歐美公司向中國出口飛機零件就行,但是做不到,就是川普(特朗普)政府也做不到,雖然美國國防部把中國商飛列在黑名單上,但是川普政府去年還繼續延長通用電器向中國出口飛機引擎的許可。為什麼呢?就是中國飛機市場太大了,怎麼捨得?整個亞太市場未來的需求,將是西方世界的兩倍,波音和空中巴士都在亞洲設立辦事處,要跟中共硬就得放得下巨大的商業利益,所以西方硬不起來。
那麼,西方世界難道就不明白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麼?不知道現在出口賺錢,將來被反咬一口,就像當初西方汽車廠進軍中國,一個一個被合資黨營企業學到了技術,反過來丟失了一半的市場份額?現在中國已經掌握了機身製造的工藝,接下來就是掌握航空電子設備﹔中國已經在開發本土飛機引擎製造上努力了好幾年,雖然現在的技術落後,但很難講十年、二十年之後就不能自己生產。要知道,西方企業的管理層、董事會,他們的目光是以一個季度一個季度來衡量了,每個季度要發表盈利報告,股價因此而上下波動,你要讓上市企業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還真難。西方政客也是一樣,總統任期四年、五年,不會超過十年,他們更關心的是短期利益,再加上民主社會選民說了算,誰也不敢犧牲選民的利益去跟中共肉搏,所以西方硬不起來。要我看,一個更實際的做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中共憑藉著國家機器的力量,有地放矢的扶植重要產業,西方國家也可以這麼做,空中巴士不就是歐洲國家政府用津貼的方式扶植起來的麼,最終能夠跟波音公司抗衡,這也是美國跟歐盟在飛機製造上打了幾乎20年官司的根本原因。現在美國和歐洲明白過來了,不再內鬥,在政府津貼扶植飛機製造上不再吵架,那就再進一步,乾脆用政府財政補貼的形式投資航空技術的研究開發,保持領先地位,這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謝謝您收看東方縱橫,如果您覺得我講的有道理,請幫助轉發推薦,也請留言,如果您還沒有訂閱,請點擊訂閱鍵,再次感謝您收看東方縱橫,我是東方,咱們下次時間-再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