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孫子兵法》十大經典名句(組圖)


孫子兵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孫子兵法》又稱作《孫子》、《武經》、《兵經》、《孫武兵法》,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孫武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深深地影響著中國軍事學的發展,被譽為中國兵家之經典。即使今人閱讀此書,亦能收穫不少。

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篇》)

這兩句大意是: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孫子認為,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不能拘泥於某種作戰的形式,正像水本無固定的形態一樣。能夠根據敵人數量的多少,裝備的好壞,士氣的高低,指揮員素質如何,軍需供應怎樣而機動靈活地採取對策,才能奪取勝利。這幾句可用以說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應審時度勢,靈活機動地制訂計畫,不墨守成規。

二、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孫子兵法・謀攻篇》)

這兩句大意是: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的將領,就能打勝仗。能審時度勢,知己知彼的將領在戰爭中善於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動,這樣自然能打勝仗。

三、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兵法・軍爭篇》)

這幾句大意是: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要避開敵人的銳氣,等到敵人士氣衰落、疲憊時再去攻擊它。

四、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孫子兵法・始計篇》)

這幾句大意是: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之術。能打,卻裝作不能打;要打,卻裝作不想打;明明要向近處進攻,卻裝作要打遠處;即將進攻遠處,卻裝作要攻近處。


孫子兵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五、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孫子兵法・始計篇》)

這幾句大意是:敵人貪利,就用利引誘他;敵人混亂,就乘機攻取他;敵人力量雄厚,就要注意防備他;敵人兵勢強盛,就暫時避其鋒芒。

六、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始計篇》)

這兩句大意是: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發起進攻,在敵人意料不到時採取行動。對敵人作戰,就應在敵人守備最薄弱的地方和敵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襲擊,這樣就能出奇制勝。

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謀攻篇》)

這兩句大意是:了解對方也了解自己,就能百戰百勝;不了解敵方而熟悉自己,勝負各半;既不了解敵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戰必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聞名中外的戰爭原則,人們認為這句話始終貫穿在《孫子兵法》之中。所謂「知己知彼」就為了「運籌於帷幄之中」,以「決勝於千里之外」。

八、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孫子兵法・謀攻篇》)

這幾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則是:自己的兵力十倍於敵人,就要包圍他;五倍於敵人,就要主動進攻;如果兵力和敵人相當,那就準備作戰;自己兵力少於敵人,就要想好退路,確保能脫身;如果明顯打不過敵人,一定要避其鋒芒,儘量不要正面對敵。

作為兵戰的原則,這幾句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九、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孫子兵法・九地篇》)

這兩句大意是:把軍隊置於必死之地,身陷絕境,反而能轉危為安。保存下來,取得勝利。這也是出奇致勝的一種方法。遇到情況危急,已無退路的險要關頭,可把軍隊投道死亡線上,士兵如過河卒子,只能進不能退,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須背水一戰,拚死搏鬥,這樣反而能轉敗為勝。

十、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

這幾句大意是:百戰百勝固然好,但非最佳方法;不經過戰爭而使敵人屈服,方為上上之策。

孫武認為,戰爭的目的在於「能自保而全勝」,百戰百勝實難作到,即使全勝了,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損失,若運用謀略和外交取得勝利,即「不戰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兩國相爭,最高的是鬥謀略而使對方屈服,其次是通過外交鬥爭面取勝,再次是交戰而取勝,最下者為攻城取勝。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