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國際資本市場熱錢湧入中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3月31日訊】過去一年來,由於北京對疫情嚴格控制再加上疫情間中國經濟看似靚麗的數據,大量國際資本市場熱錢湧入中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然而專家認為,隨著美國經濟的迅速強勁復甦,這些熱錢將因為利率的上升回流美國,並可能進一步加劇中國國企債券違約。
拜登政府不久前通過的1.9萬億刺激法案,和正在討論的4萬億經濟重啟計畫將推高美國的名義利率,短期內將吸引資金回流;而專家表示,長期來看導致外資撤離中國的原因還是自由市場理念的缺乏,及其導致的大批債務違約。
熱錢湧入 北京喜憂參半
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拉赫曼(Desmond Lachman)表示,疫情間湧入中國的熱錢來自世界各大經濟體。「去年我們看到美國,歐盟,日本發生了經濟危機,因此實行了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他們借了很多債券,擴大了資產負債表,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也將利率降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這樣的環境將導致投資者在別處尋找收益率,將資金放到增長率和利率都更高的地方。」
據彭博社報導,去年一年有超過4000億美元的外資湧入中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這引起了北京的高度關注。
今年3月2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此表示「非常擔心。」他指出,疫情間各國採取的積極財政政策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導致歐美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因此他「很擔心國外金融市場的泡沫問題哪一天會破滅,而現在中國市場與外國市場高度相連,外國資本持續流入。」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給下一個五年計畫和2021年僅設立了一個不低於6%的保守增長目標,並提出應嚴格控制財政赤字,收緊貨幣政策。這與華盛頓形成鮮明的對比,繼1.9萬億美元刺激計畫後,總統拜登正在準備第二個4萬億的經濟恢復計畫。
李克強儘管警告外資湧入帶來的風險,卻同時提出「進一步主動地對外開放,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中國吸引外資的決心首先映射在華爾街金融巨頭與中國的合作上。2020年儘管美中關係不斷惡化,高盛卻成為第一家獲得其中國合資企業100%所有權的外資銀行。摩根大通也在中國扎根。而中國市場也是好萊塢、消費品製造商和高科技巨頭眼裡的重中之重。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銷量連續11年超過美國。蘋果上個季度在中國大陸(包括香港和臺灣)的銷量增長了57%,幾乎是其本國銷量增長的五倍。總體而言,美國每月購買的中國商品數量比2018年貿易戰之前的數量還要多。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天磊(Tianlei Huang)認為驅動2020年外國在岸人民幣計價的中國證券的快速增加由多重原因導致,其中包括強勁的人民幣,中國證券被納入全球股票和債券指數,以及美國各基金對其的投資,政策性銀行債券的較高利率等。
不久前,北京對350億美元規模的螞蟻集團的上市限制震驚了數百萬的潛在投資者。對金融科技行業的限制也讓市值接近1萬億美元的騰訊的股價股遭受了2011年以來最糟糕的一週。資產價格的快速回落反映了監管機構對商業模式的控制日益加劇,這讓越來越多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投資者擔憂。
拉赫曼認為,去年當每個人都急於尋找投資的地方時,他們可能對中國存在的問題沒有太多注意。
經濟重啟,利率上漲,壓抑已久的需求釋放將吸引資本回流美國
拉赫曼預計今年美國利率將上升,吸引資金回流。「拜登政府的1.9萬億美元刺激計畫以及2020年底兩黨通過的9000億美元是巨大的,大約相當於GDP的13%,這是最大的和平時期的刺激預算。這將推高美國的利率。」
他說,「這在美國債券市場已有體現,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今年年初的低於1%,升至現在的1.7%。一旦這種情況發生,美國的利率會開始上漲,美國市場對熱錢就變得更具吸引力。」
卡托研究所副所長多恩也給出相似的預測但同時警告可能出現的通脹:「我們正處於史上少有的高額財政赤字,美聯儲通過購買債務並提供貨幣來為新債務融資。過去幾個月,貨幣供應量一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今年的大筆支出計畫增加了借貸,也對產生的實際經濟增長帶來壓力。」
「美聯儲現在已經達到了他們所謂的彈性平均通貨膨脹目標,他們願意超過過去10年內無法實現的2%,達到3%或4%,而政策利率將在獲得充分就業率後才提高。所以即使債券市場的壓力讓市場利率上升,未來幾年政策利率也將接近零。市場產生的利率可能比美聯儲更快。因此,一些投資者因為這些較高的利率將扭轉資本流動,回到美國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多恩說。
吸引資金回流美國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預期。拉赫曼認為拜登政府的大手筆刺激計畫以及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將使經濟受益。「隨著疫苗的推出,經濟重新開放,壓抑的需求將釋放,這些加起來,我們預計美國經濟將以過去40年中最快的速度增長。2021年,我們很可能會看到至少6、7或8%的增長,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增長率,所以人們擔心美國經濟將過熱,將引發通脹。」
拉赫曼指出,高速增長「將推高目前處於較低水平的利率,這將把資本從美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吸引回美國」;「既然能獲得2.5%,而不是1%的利率,投資人會思考為什麼必須承擔這麼大的風險才能將資金投入存在大量企業違約的地方。」
中國央行前顧問,著名經濟學家李稻葵也發出了資本逆流的警告,認為美國1.9萬億的刺激計畫將「嚴重損害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國宏觀經濟》援引李稻葵的意見,「許多投資者正在退出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國具有新興的市場特徵,儘管暫時由於其在抗擊疫情方面的表現相對較好而被認為是一個穩定的市場。」
美中投資界資深分析人士LT先生對李稻葵的警告表示贊同,但認為具體多大程度上資金回流還取決於美國經濟以及國債收益率走勢。LT認為美國和國際資本市場對美國經濟還處於觀望期,1.9萬億還沒有完全產生應該對國際資本市場產生的極大的振奮作用。要等到經濟開放,疫苗接種率大大提高以後,刺激計畫的作用將凸顯,那時候資本將可能像2013年末那樣不可控制的流出中國,回到美國。
LT表示,2013年初,包括李稻葵在內的中國主流經濟學家都紛紛警告國際資本將出逃中國,因為當時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因此貨幣政策收緊,但美國國內經濟勢頭尤其之好,國債收益率下降,導致大批資金流向美國。當時中國採取了很多措施也沒能阻擋熱錢流出中國。
2014年底,中國媒體報導說中國外匯儲備縮水3000億美元,就是因為外國熱錢因為美國經濟發展迅猛和國債收益率的下降而導致大量熱錢逃離新興市場。
黃天磊也認為,李稻葵所基於的假設是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名義利率將上升,結果便是使美國的資產比以往更具吸引力,讓一直滯留在諸如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的資本回流。「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中國監管機構確實應該考慮到這種風險。」
但他同時認為今年的資本外流不會失控,即使有一些資本外流,也不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儘管隨著美國通貨膨脹預期的上升,中國的資本外流壓力可能會增加,但與其他國家相比,外國持股在未償還債券總額和國內股票市場總市值中所佔的比例仍然很低(均低於5%)。對外國證券投資更開放的成熟市場。從中國在岸市場上轉移一些外資可能不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國企違約數額恐超去年 將加速國外熱錢外流
李稻葵在在訪談中還提到另一個今年中國資本市場面臨的風險,即國企違約。他預計中國債券違約的可能性比去年更大,而由於公司之間債務的互相擔保,違約的傳染風險也將增加。
去年以來,中國幾個千億級的大集團相繼債務違約。去年初,背靠北大,被稱為「最牛校企「的超級國企方正集團被宣布不具備償清債務能力,進行資產重整。今年初,資產萬億級的海航集團也由海南省政府牽頭,對其進行資產重組,化解其違約帶來的金融風險。去年底典型的大型國企債務違約案例還包括瀋陽市政府旗下的全資公司盛京能源違約數億,最終以瀋陽政府出面幫助調節資本市場的矛盾。
黃天磊認為,從短期來看,國有企業債券違約的增加肯定會造成破壞。確實如李教授所說,可能存在傳染的風險,如果發生一系列違約,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可能需要介入以提供幫助。讓更多不健全的國有企業破產並承認破產似乎是政府的意圖,但政府也不希望違約失控。認真對待個別病例將很重要。但最終,我相信讓這些不健全的國有企業違約而不予以救助將使中國經濟受益。這將至少有助於減少隱性國家擔保對國有企業負債的影響。這也將迫使國有部門遵守更嚴格的預算約束,並實行更嚴格的信貸紀律。最後,這將有助於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並提高國有企業部門的效率。
LT先生認為,如果今年出現熱錢撤出中國,或資本回流美國,中國的國企違約將加劇。
「中國的房地產業近幾年借了大量美元債,一旦美元回流,將對新興市場的資本影響巨大。」LT認為李稻葵所說的兩個現象確實存在連帶作用。國企本來存在大量違約的現象,如果加上國際資本市場的外力,則一定會加劇國企的違約浪潮。
黃天磊表示,這對外國投資者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外國投資者總體上在中國境內持有的中國很少公司債券,而多數是中央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銀行債券。原因之一是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國內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抱有極大懷疑,所以他們選擇只持有中國公司債券市場的一小部分。從去年發生的國企違約來看,這樣的決策是正確的,所有國有債券發行人在違約之前都獲得了國內機構的最高評級。
「我認為短期內,外國投資者將繼續對中國國有企業債券保持謹慎。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會要求外國機構進行評級,為外國投資者提供更好的信息。現在,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都已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可以在中國境內運營,因此可以合理地預期,中長期的中國公司債券外國持股量將會增加。」
認識李稻葵多年的多恩告訴美國之音,李一向擔心中國金融業的脆弱性,即所謂的「金融壓抑。」「中國沒有自由的資本市場,利益受到控制,國有銀行是主要的貸方,而私營部門借貸仍然很麻煩–所有這些導致金融部門受到壓制,這些都是長期存在的問題。我認為中國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自由市場的理念,沒有信息和資本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資本市場。
多恩說,「中國的私人投資者需要大量資本以轉換成更多的外匯,但必須賣給中央銀行,因為不允許在市場上出售,政府擔心會推高匯率。而在自由資本市場資本自由流動,中央銀行積累了大量外匯,將其轉換為本國貨幣,增加本國貨幣供應量,這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但這對中國而言並非如此,因為政府擁有全部的資本管制權。」
對於可能發生的外國資本撤出,多恩表示,中國監管機構不願看到這種情況,可能會採取更多控制措施,收緊政策,這也是錯誤的做法。中國對外國投資具有強大的保護作用,可以開放其資本市場,但從長期來看,資本自由,信息自由,充分的自由市場理念才是吸引投資的關鍵。缺乏自由市場理念尤其會損害金融市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